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597篇 |
免费 | 272篇 |
国内免费 | 53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583篇 |
劳动科学 | 46篇 |
民族学 | 211篇 |
人才学 | 177篇 |
人口学 | 6篇 |
丛书文集 | 2945篇 |
理论方法论 | 506篇 |
综合类 | 5651篇 |
社会学 | 734篇 |
统计学 | 6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4篇 |
2023年 | 338篇 |
2022年 | 367篇 |
2021年 | 478篇 |
2020年 | 398篇 |
2019年 | 349篇 |
2018年 | 118篇 |
2017年 | 211篇 |
2016年 | 280篇 |
2015年 | 470篇 |
2014年 | 888篇 |
2013年 | 553篇 |
2012年 | 595篇 |
2011年 | 639篇 |
2010年 | 651篇 |
2009年 | 592篇 |
2008年 | 686篇 |
2007年 | 564篇 |
2006年 | 470篇 |
2005年 | 388篇 |
2004年 | 343篇 |
2003年 | 285篇 |
2002年 | 323篇 |
2001年 | 287篇 |
2000年 | 164篇 |
1999年 | 105篇 |
1998年 | 68篇 |
1997年 | 78篇 |
1996年 | 37篇 |
1995年 | 38篇 |
1994年 | 25篇 |
1993年 | 11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10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35年 | 1篇 |
193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张莉 《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3):91-93
目前,传统的以灌输与宣传道德真理为特征的德育已陷入深深的困境。本文针对这一现状,选择高校德育,结合自己教学中的切身体会,试图从寻求德育与美育的内在联系,探寻以美促德的对策两个方面谈一点浅陋的看法。 相似文献
62.
聂敏里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6(2):18-27
论文基于对马基雅维里《君主论》一书的结构的深入分析,论证了第15章在《君主论》一书中的承前启后的核心地位。在此基础上,论文着重分析了第15章中马基雅维里的现实主义的政治学方法原则,并深入论证了他基于这一方法原则所构建起来的“新道德”。论文最后还对马基雅维里在16-19章中的一些具体的道德论述,按照他的“新道德”观做了分析和阐明。 相似文献
63.
审美的身体不仅是艺术的身体主题,也是日常现实中的身体主题,呈现为身体审美的实际参与性与在场性。随着消费时代的到来,身体更是卷入消费的中心,呈现作为资本和偶像的身体表征,衍生出身体审美的若干误区。建构身体的审美之道,应当秉持客观冷静的反思性态度。在拨开身体审美误区的同时,应当警惕隐藏在审美操控下的身体异化本质,提出构建身心和谐的身体审美之道,有效抵制错误的身体审美意识对身体的规训和戕害。 相似文献
64.
美之深邃,是审美中达到美的极致的暗中动力,它渗透在个人、时代、文化、宇宙之美中,主要与宇宙的深邃相连,但不是各文化建立起来的宇宙观念,而是既与宇宙观念相连又与之有所不同的东西。理解了美之深邃,方能理解审美中的一些最重要的现象,如灵感和创新,才能进入美学新的深度中去。特别是关注到美的深邃中出人意外和人不可控的一面,对于美的历史上的产生时刻、美在历史中的变革时刻以及美对于宇宙人生的深邃意义,都会有更深的体悟。 相似文献
65.
“哲学比较”之所以需要进行理论上的前提反思,是因为前提的未经审视只会为任意和武断大开方便之门,从而使通达特定民族精神的整体及其根本不再成为可能。前提反思意味着要去追问:哲学比较将从何处起步、进入怎样的理论视域以及采取何种基本的理解方式,才可能具有真实的效准?所谓“真实效准”,是指依循必要的原则和尺度,以不断增益确定性的方式,使哲学比较的各方面有效地保持在同整体及其根本的有机联系中。第一,“开端的本性”对于比较不同哲学思想之传统来说具有极端重要性。如果说特定的哲学开端意味着特定精神类型的指令和定向,那么这样的命运性肇始便引领着并且规模着特定哲学的整个历史性进程。第二,在现代世界的处境中,实际发生的哲学比较不能不一般地运行于西方哲学的坐标之中,并且不能不一般地采用现代话语的形式。因此,除非西方哲学的“自我批判”能够被明确地意识到并决定性地进入比较的视域中,否则就不可能为客观地理解古代哲学和东方哲学提供真正的基础。第三,就像哲学比较运行其上的立场要能够批判地获取一样,使比较得以开展并由以进行的“解释”也须摆脱它的天真状态。当代解释学的基本目标是要求去掌握“超越一切主观意义的现实”;必须根据这... 相似文献
66.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是古典大学之道的哲学诉说。大学在科技与信息化加速发展的趋势下,凭借学科优势,以科学研究、立德树人、服务社会展现其对社会的责任与担当,为“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创新时代诠释。“三纲领”凝练了古典大学之道,“七证”之方求证了内明修养,“八条目”阐明了“亲民”实际学养,体现了古典大学之道的教育哲学内涵。大学之道的蕴意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映射其时代特点,并在本质属性上呈现守正出新的继承性,在继承中创新理念的创新性,展现了现代大学之道对古典大学之道的价值传承。科学技术时代,大学以其大智、大树、大爱履行社会职能,再释大学之道的古典哲思与现代诠释的完美结合,展现其“道”与“器”的一轴两翼,彰显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道器”交融,以“道器”相融对大学生进行价值引导,承担立德树人的时代使命。 相似文献
67.
王阳明批评朱熹格物论“析‘心’与‘理’而为二”是否为误读,可谓众说纷纭。朱熹既然强调“心具众理”且“万理具足”,则即心求理应属可行,且足够穷尽世间万理,但他却要求学者一定去即物穷理,似有自相矛盾、心理为二之嫌。然而,朱熹的即物穷理实有心中性理须即物而显、万物之理乃心性所立两个隐微前提。心中性理须即物而显,故虽“心具众理”,而穷理工夫必于事物情境之中展开;万物之理乃心性所立,则虽即物穷索,而所求亦乃即物而显的心性之理。因此,朱熹强调即物穷理,同时也是彻底坚持了“心具众理”“心与理一”的原则。然而,相关前提在朱熹哲学中虽天然内具,却未充分展开,直至阳明哲学才被明确诠释出来,从而正式澄清了格物工夫中物理与心理的合一问题。抛开误读问题,朱熹哲学天然内具却未充分展开的内容,到阳明哲学则被明确诠释而大放异彩,可说阳明格物论是对朱熹格物论逻辑一贯的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68.
任军锋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1(3):76-84
在西方古典史著传统中,希罗多德与修昔底徳双峰并立。从著述笔法到现实关怀,修昔底德与希罗多德彼此烘托,相映成趣。在希罗多德笔下,曾经的波斯帝国正是目下雅典帝国的先声;在修昔底德笔下,目下的雅典帝国将是一切未来帝国的预演。在希腊世界从自发性的联盟秩序向强制性的帝国秩序过渡的关键时刻,帝国的政治理论开启的与其说是一场庆祝式狂欢,还不如说是一场悲剧性沉思的开端。 相似文献
69.
70.
赵效牛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0(5):82-86
本文拟通过叙述和分析孟定傣德个体人的生日和名字现象,使他们的世界中存在于人体内外的时间得以略见一斑。孟定傣德每一个人的一生中都会有许多名字,随着生命历程的时间之流,以及相对比较共时性的语境变化,人的名字也在迁流:产生、搁置、唤起、更换、累积、遗失、死亡、再生。这种迁流通过与生日、出生顺序等等时间现象的直接联系,通过生日、名字与健康、文化性别(gender)、知识、社会地位等状况的纠缠,塑造着一种有时间的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