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9篇 |
免费 | 5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4篇 |
民族学 | 36篇 |
人才学 | 2篇 |
丛书文集 | 49篇 |
理论方法论 | 4篇 |
综合类 | 152篇 |
社会学 | 9篇 |
出版年
2023年 | 7篇 |
2022年 | 8篇 |
2021年 | 7篇 |
2020年 | 13篇 |
2019年 | 8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8篇 |
2016年 | 7篇 |
2015年 | 9篇 |
2014年 | 21篇 |
2013年 | 26篇 |
2012年 | 20篇 |
2011年 | 24篇 |
2010年 | 11篇 |
2009年 | 17篇 |
2008年 | 7篇 |
2007年 | 14篇 |
2006年 | 12篇 |
2005年 | 10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5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3篇 |
199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71.
李发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6(6)
毛远明教授新著<汉魏六朝碑刻校注>210余万字,8开,正文10册,总目提要1册,于2008年12月由线装书局出版,是现今汉魏六朝碑刻语言文字研究方面材料最翔实、成就最高的代表性著作.该书全面收集碑碣1417通,制作成拓片图录1 500幅;据图录准确释文,并加上现代标点;广集众本,精心校勘;对碑铭中的疑难词语简要注释和考辨,并辅以提要. 相似文献
72.
高娃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
内蒙古大学蒙古学学院收藏着若干件契丹小字碑刻文献。这些资料对辽代仲父房、后族以及奚族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73.
利用地震碑刻资料,结合地方志资料,就1695年临汾大地震后灾区的惨烈灾情,各级政府的救灾措施,灾后区域社会恢复重建,以及地震对普通百姓心理层面的冲击等方面进行探究,可以看出此次地震对区域社会生存、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和潜在作用力。通过对地震碑刻的解读,深刻认识地震与区域社会的生存、发展之间的关联,以期进一步丰富山西地震社会史研究。 相似文献
74.
郑州清真寺因地处北大街,故又名北大街清真寺,是伊斯兰教在郑州建造最早的、规模最大的清真寺院,元末明初开始建设.郑州北大街清真寺是伊斯兰教的一种神圣的象征,同时也包含着无数的历史以及艺术美,本文将通过对北大街清真寺的建筑特色以及牌匾碑刻来讨论北大清真寺的艺术美. 相似文献
75.
碑刻记录了社会与历史变迁,同时也是古代工艺展示的一种方法,是文化得以传承的重要载体.碑刻可以分为室内与室外,会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与人为因素的影响,因此采取合理的方法对碑刻进行保护是十分必要的.随着技术的发展,碑刻保护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并且取得的效果也越来越好,使碑刻能够以最好的状态展示给外界,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避免人为因素对其造成的影响与破坏.本文就露天碑刻类文物保护与展示方法作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76.
严奇岩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115-122
清水江流域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与当地民间许多地方性制度密切相关,其中木材贸易的"当江制度"演变是了解清水江流域生态变迁的切入点。"当江制度"即茅坪、王寨、卦治等三寨木行轮流当江,上河山贩不能冲江出卖,下河客商不能越江购买,林农也不能直接将木材卖给下河客商。"当江制度"的核心是禁止"越江争买",这种木材垄断贸易规则有力地维护清水江流域林业的持续发展和当地生态的平衡。"当江制度"崩溃与清水江流域生态退化同步。换言之,"当江制度"的兴废关系到清水江流域生态的好坏。 相似文献
77.
78.
周大鸣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14,(6):19-25
社神和庙宇都在乡村社会的整合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二者之间既存在一定差别又紧密联系.在对潮州饶平所城乡和中山小榄永宁社区进行田野考察的基础上,归纳出社、庙之间的三种关系类型,并进一步讨论了社、庙对社区认同和排他的影响.文章指出,社神认同仅限于“社”这种最小的聚落单位,因此社神的主要功能表现为社会区分;而庙宇的祭祀圈范围则依所奉祀神祗的神格大小而定,神格较高的庙宇社会整合能力也较强.只有将社、庙结合起来分析,才能洞悉乡村社会的整合机制. 相似文献
79.
李婉婉 《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6-11
关注庙宇这一神圣空间,对人类学关于多民族聚居村落信仰互动的研究具有特殊的意义。在汉壮族杂居的广西来宾市马坪乡,庙宇是当地极具代表性的关键文化符号,围绕庙宇的实践隐含了一整套空间认知、伦理秩序和行为规范。从以物看人的人类学视角对马坪村落的人与庙宇之间所形成的秩序空间进行分析,文章揭示了作为"物"的庙宇如何被赋予道德属性,及其如何实现村落的立体整合。 相似文献
80.
谢亚平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7(2):62-66
本文对利川鱼木寨墓碑石刻中二十四孝图本事进行了考述,认为刻图是土家人的效榜图;“坐活夜”是土家人的孝行录,“家祭文”是土家人的劝孝诗,所展示的是土家人对忠孝节义最一般意义的认同。这些独特的俗文化形态,是鱼木寨孝观念所赖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的生态根源,是中国传统道德中一份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