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05篇 |
免费 | 10篇 |
国内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31篇 |
劳动科学 | 2篇 |
民族学 | 3篇 |
人才学 | 5篇 |
人口学 | 1篇 |
丛书文集 | 135篇 |
理论方法论 | 17篇 |
综合类 | 300篇 |
社会学 | 20篇 |
统计学 | 5篇 |
出版年
2023年 | 8篇 |
2022年 | 14篇 |
2021年 | 11篇 |
2020年 | 7篇 |
2019年 | 11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8篇 |
2015年 | 22篇 |
2014年 | 32篇 |
2013年 | 29篇 |
2012年 | 42篇 |
2011年 | 45篇 |
2010年 | 35篇 |
2009年 | 30篇 |
2008年 | 29篇 |
2007年 | 29篇 |
2006年 | 28篇 |
2005年 | 17篇 |
2004年 | 12篇 |
2003年 | 15篇 |
2002年 | 27篇 |
2001年 | 12篇 |
2000年 | 7篇 |
1999年 | 14篇 |
1998年 | 10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方星霞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9(4):74-78
废名作为诗人,在世时发表的诗作只有三十余首,且大都晦涩难懂.新时期以来,不少学者醉心解读这些谜一般的诗歌,尝试找出清晰可解的线索,以重现诗人的内心世界.论者把“现代派”、西方象征主义、中国古典诗词等诗学概念放在废名身上,同时强调诗中的禅趣、哲思,甚至索性说他是独一无二的混合体.其实,这些中西古今的概念都是相通的,废名新诗的最大贡献正在于沟通了古今中外的诗学概念,开拓了中国新诗中的哲理诗. 相似文献
43.
刘保昌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9(4):68-73
废名开创了中国现代乡土小说的叙事传统,这种传统在文体上表现为诗化叙事与散文化叙事.在主题选择上,废名坚持寻找故乡与表现黄梅;在文化资源上,是对中国古典传统和西方文学的有效融合和超越,体现出鲜明的主体性特征;在审美情趣上,表现为宁静幽远情韵并致,情感内敛含蓄节制;其价值观的基础是融会儒、道、释于一炉的“道”,核心是“诚笃”与“真实”,即“不自欺”;在古典与现代、本土与西方的冲突和选择之中,废名彰显出其鲜明的文化价值观.这一切构成了废名小说的写作“传统”,一方面,他是对既有传统的继承与超越;另一方面,他以其执拗的个人努力开创了现代乡土小说写作的崭新传统.废名的小说传统对同时代及其以后的作家创作产生了较深刻的影响,并形成清晰的传承谱系.这种写作传统一直没有断流,代有传人.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44.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13-22
1930年代以废名、林庚、朱英诞、卞之琳、何其芳等为代表的北平现代派诗人群对温李晚唐诗风进行了集体性讨论与提倡。废名对李商隐无题诗的分析中包涵了其诗歌观念的多个方面,包括倡导浑融自然的诗质,重视含蓄象征手法,重视诗的感觉与幻想,哀伤缠绵的审美需求。卞之琳的《无题》组诗、林庚的多首《无题》继承和发扬了李商隐无题的优良传统,在多方面体现了现代无题与古典无题的深刻联系。无题诗代表了一种对诗歌思想价值和社会功用性的排斥,对含蓄朦胧、晦涩象征的表现手法的推崇。无题诗与情爱主题的天然联系代表了诗人对私人情感、心灵体验和感官直觉的表现。 相似文献
45.
王嵘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5,21(1):77-80
废名小说中最有争议的是其是否反映现实的问题 ,诸多研究者都是将其具体文章往现实生活上套 ,本文认为废名的“现实”不同于一般意义的现实 ,而是作者眼中现实的写实 ,并从其童年的经历 ,以及其真性情来论证其田园小说的写实性。 相似文献
46.
清末科举考试内容改革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娜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5):15-19
在清末教育改革中,科举考试内容占有突出地位。从洋务运动时期的增设算学科,到“戊戌变法”期间提出废八股改试策论和增设经济特科,科举改革与新式教育密切相连。“新政”初期,科举考试内容的改革,推动了西学传播和新式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47.
王玉宝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8(5):135-137
废名的小说是在现代性的语境中,从人生的苦难出发,以禅悦之心建构的审美乌托邦文本.他以一种反现代性的姿态,坚持某种非中心式写作.在某种意义上,废名小说也是从死亡中生长出来的文学文本,他从佛陀处借来一面"镜子",把"实在心念化",把世界幻化为梦,以审美的方式完成了对生命悲剧性的超越,为荒谬、虚无的生命赋予一种意义. 相似文献
48.
废名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颇有个性的小说家。他的小说充满着幽静和平之美,颇有中国古代山水画和田园诗的韵味。其幽静平和的美学风格,突出地表现在对日常生活的诗意叙写和对大自然的禅味审视,即将少女诗化,将俗人雅化,将平凡田园劳动美化和注意时空的构成,诸多意象的衬托,空寂、清远、静谧的展现。之所以能形成这样的创作个性,是因为他当初是一位诗人,且深受中国古典诗词的浸润,同时他又是一个佛教徒,对佛教禅学有一定的研究。 相似文献
49.
50.
<桥>是废名为抗拒生存焦虑,以审美精神为底蕴营造的一个话语乌托邦.其精神资源来源于传统文化,但是它又内含拆解自身的因素,即审美现代性的内在矛盾.乌托邦最终崩溃给废名带来新的焦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