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28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6篇
管理学   286篇
劳动科学   10篇
民族学   123篇
人才学   107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851篇
理论方法论   165篇
综合类   1635篇
社会学   291篇
统计学   39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110篇
  2014年   212篇
  2013年   206篇
  2012年   252篇
  2011年   340篇
  2010年   289篇
  2009年   275篇
  2008年   485篇
  2007年   277篇
  2006年   153篇
  2005年   166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91.
肖学利 《老年人》2010,(7):32-33
2010年3月,大型电视剧《解放》在全国各大电视台黄金时段热播,著名特型演员郭连文第42次在戏里扮演一代伟人刘少奇。郭连文是深受亿万观众喜爱的国家一级演员,主演的《少奇同志》、《长征》和《延安颂》等影视剧,赢得观众广泛赞誉。  相似文献   
992.
延安文艺体式变革除了受毛泽东"民族形式"理论的触发和引导外,还有来自文学艺术自身的内部因素与时代社会的外部因素。其内部因素主要是"五四"文艺体式与延安文艺所要表达的现实内容之间存在着诸多矛盾,无论是延安文艺家所熟悉的"五四"体还是他们不熟悉的"旧形式"都不能满足时代文艺的新需要,创造与时代精神相协调的文艺体式势在必行;其外部因素主要在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农民运动的空前崛起所导致的文化转型,农民文化主体性的确立与张扬是延安解放区的现实文化语境,文艺体式变革正是这一文化转型的结果与表征;同时,文艺体式的本土化回归应和了抗战时期国人强烈的民族主义心理诉求,这是促使延安文艺体式变革的深层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993.
学者风采     
《江淮论坛》2010,(3):F0003-F0003
朱万曙,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基地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主任、安徽大学中文系主任暨文学院长,兼任中国明代文学学会(筹)副会长、中国戏曲学会常务理事。  相似文献   
994.
本文小结了作者在学术研究中的几点感受,并用实例说明中国学人完全有能力在学术上超越西方,并对中国学术界的现状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995.
余三定 《云梦学刊》2010,31(2):F0002-F0002
我担任主编的《云梦学刊》从1990年起开办了一个栏目叫做“当代学者研究”。“当代学者研究”展开对当代著名学者的个案研究,类似于“学案体”(张岂之在发表于《云梦学刊》2003年第4期的《学术史与“学案”体》中说:“所谓‘学案’实际就是学术史”),这是当代学术史研究中的重要组织部分。“当代学者研究”栏目从2003年第1期起改版为“当代学术史研究”栏目。该栏目主要包括如下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宏观的学术史研究。  相似文献   
996.
文章简述《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青年编委研讨会围绕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与人类文明新形态、学术的使命与中国学者的时代担当、回答好“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新发展等问题的研究成果,聚焦“学术何以可为”与“学者如何表达”,为进一步回答人类文明应当如何自处的“时代之问”与学者应当如何介入时代变革的“学术之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7.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中国共产党的精神根基就是伟大建党精神。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展开了多方面的实践,本文从延安时期“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昭示了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和力量源泉;延安时期“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明确了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和实践品格;延安时期“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揭示了共产党人的献身精神和顽强意志;延安时期“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彰显了共产党人的党性原则和宗旨意识;这四个方面进行了具体系统的阐释,汲取其中的智慧与力量,为新时代继续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延安精神提供实践经验和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998.
基于现有的一些文献考证,抗战期间至少有95名美国人曾到访延安,或在延安工作过。这些美国人之后撰写过不少与其延安经历有关的工作报告、新闻报道和回忆录等。通过对这些延安叙事的梳理分析,可见他们对中共及其治下的延安边区的整体看法,以及为何对中共和延安政权产生正面的、积极的评价。抗战期间美国人在延安的活动不但在中(共)美关系史上有着重要而特殊的意义,也是美国中国学发展史上一个特殊而重要的内容。这些到访过延安的美国人在离开延安之后,其人生和工作的遭遇各有不同,如有的在上世纪50年代受到麦卡锡主义的冲击和迫害,有的则受到中国人民和政府的优待礼遇等。  相似文献   
999.
延安文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具特色的文艺形态,它是在继承了20世纪30年代左翼文学传统的基础上,在新的历史时期和特定地域环境下形成的新的文艺体裁和展演艺术的集成。本文尝试探讨延安本土民间文化资源在中央红军到来前后所发生的转变,从中窥视民间文化资源如何从一种被忽视的、难登大雅之堂的边缘文化提升为传达国家政治话语和主流意识形态的工具,以及这一资源的重塑对新中国成立后文艺的整体风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通过对民间文化资源重塑历程的探究,力图在充实延安文艺研究成果的同时,进一步为保护民间文化资源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000.
精致,就是诗人匠心独运,运思巧妙细致,追求一种完美的意趣.诗人这种独特的精致风格形成,源于其不同身份之间的张力,一个学者诗人一方面是胸中涌动的感性诗情,另一方面,是作为学者的理性思辨,二者完美结合形成一首首精致的诗歌.首先,这种精致表现在诗人独特的艺术想象之中,一组悖论式的诗句、一段反讽式表达、关键处一个反诘,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其次,是诗人对意象的选择和塑造,诗人虽然受到后期象征主义寻找思想情感的客观对应物思想的影响,但又不受其零散化、恶俗化的影响,既能保持诗歌的美感,又能使诗意贯穿始终,还能看出诗人独到的匠心;最后,这种精致还表现在诗体形式和语言运用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