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6篇
丛书文集   35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90篇
社会学   3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由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全国毛泽东文艺研究会主办的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理论研讨会,5月15日上午在京举行。来自理论界和文化界的逄先知、滕文生、徐光春、朱佳木、有林、董学文、王朝柱等20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研讨会由中央纪委常委、国家审计署常务副审计长、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令狐安主持。  相似文献   
102.
龚育之 《领导文萃》2010,(20):76-79
<正>建国以后正式出版的毛选四卷本的一个特点,就是新增了许多题注和注释。不少注释有极大的政治性。比如,人物注,论功论过,或褒或贬,有时等于作政治结论。在当时形势下,有些结论不免过于简单过于严厉。《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到梁实秋,提到周作人和张资平,都作了注释。  相似文献   
103.
2012年5月23日是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发表70周年纪念日。《讲话》明确指出了文艺为人民大众、首先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对以后的文艺创作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当时,在延安的文艺工作者有不少人,为保证参会人员的代表性,毛泽东特别邀请三位在延安颇有影响的人物——鲁艺院长周扬、东北作家群代表人  相似文献   
104.
刘忠 《学习与探索》2012,(6):127-128
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至今,《讲话》共产生4个重要版本,即1942年的速记稿、1943年的发表本、1953年的修订本、1991年的精注本。文艺的创作、接受对象都是人,然而,文艺究竟指向什么样的人却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不仅不同阶级阶层的人们对文艺有不  相似文献   
105.
“我们的文艺是为什么人的”这是发人深思的提问。 “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这是振聋发聩的回答。 70 年前,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所提出 的这个问题,是文艺创作的根本问题。70 年来,一代代文艺工作者, 在《讲话》精神的指引和鼓舞下,深入生活、深入基层,向实践学习、 拜人民为师,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创作了大批为中国老百姓喜闻 乐见的,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优秀作品。“为人民大众”, 成为中国进步文艺的一个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06.
唐正芒 《老年人》2005,(12):34-35
毛泽东十分重视文化对抗战的推动作用。他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风趣地说,我们有两支军队,一支是朱(德)总司令的,一支是鲁(迅)总司令的(正式发表时改为“手里拿枪的军队”和“文化的军队”)。由于他认识到“文化的军队”极其重要,因而对延安文化界人士倍加尊重、爱护和信任。跑去拣瓦片召开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前夕,毛泽东为了解文艺界的思想状况和创作方面的问题,要诗人艾青代为收集一些“反面的意见”。艾青不太理解“反面的意见”的含义,只把自己对文艺工作的一些意见写成文章寄给了毛泽东。几天后,毛泽东约艾青叙谈,并说“派马来接”。后来,警…  相似文献   
107.
108.
《讲话》中讲的"政治"有广狭两义、两种表现形态,并与马克思、恩格斯的有关论述完全一致;作为"阶级和群众的需要""集中"表现的"政治"与其被"集中"对象之间,既具同一性,又各有质的规定性,是一种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注意到这些,对我们准确、全面读解《讲话》所论政治与文艺的关系,是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109.
毛泽东于1942年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构建了中国共产党的文艺政策和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本土话语,同时对世界现代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形成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在世界范围内,《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毛泽东思想传播最为广泛的文章之一。该文在英语世界中的传播掀起过三次高潮。以这三次高潮(20世纪60年代,70—80年代,90年代至世纪之交)为线索,考察毛泽东《讲话》70多年以来在英语世界的接受转型,从而揭示英语世界汉学家对于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接受转变,以及这些转变所体现出的知识社会学的变迁和世界政治形势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0.
回顾20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实践的历史发展进程,浪漫主义与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之间的关系问题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研究领域.许多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批评内部的分歧,背后潜在的重要因素是关于浪漫主义问题的分歧.浪漫主义与20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实践的融汇与结合主要是以尖锐的论争和重要的文学口号的形式存在的.本文试图通过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发展史上关于革命文学与主观论的两场论争和“两结合”口号的提出,揭示浪漫主义巴拿马百花奖大锅饭会员国发出的文学精神、批评方法及艺术原则,对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实践的具体影响,为我们全面认识和理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结构形态和本质特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