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53篇
  免费   150篇
  国内免费   62篇
管理学   93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97篇
人才学   91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615篇
理论方法论   252篇
综合类   4831篇
社会学   467篇
统计学   15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92篇
  2020年   93篇
  2019年   103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82篇
  2016年   121篇
  2015年   191篇
  2014年   426篇
  2013年   386篇
  2012年   595篇
  2011年   660篇
  2010年   585篇
  2009年   558篇
  2008年   516篇
  2007年   462篇
  2006年   348篇
  2005年   360篇
  2004年   362篇
  2003年   278篇
  2002年   259篇
  2001年   251篇
  2000年   188篇
  1999年   92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01.
新中国成立后十七年,诗歌创作一度成为时代的"热潮",也出现过一些感情真挚的佳作,但缺乏诗性和诗美的平庸乏味之作居多,很多诗歌沦为了图解政治的一个符号或传声筒,整体上蜕变为革命话语和政治权力的承载工具。一些诗人泯灭了知识分子的精神立场,把诗歌当作政治权力的一种玩赏;一些位居高位的评论家把持着话语权,成了扼杀诗人和诗歌的刽子手。在极左政治的时代语境和态势中,十七年诗歌的发展艰难而曲折,出现了严重的非艺术性、非诗化的畸变。  相似文献   
102.
赠答诗源于先秦时期,在汉代发展成熟,到了建安时期,由于社会、个人等因素,进入蔚然的勃兴时期。建安时期的赠答诗不仅在数目上有了客观的成绩,更重要的是,建安赠答诗中,赠答主体在与赠答对象沟通思想感情的同时,抒发带有强烈主体色彩的个人感情,诗歌风格刚柔并济,呈现出慷慨悲凉之美。  相似文献   
103.
俄罗斯后现代主义诗歌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渐成气候,主要的诗歌流派有观念主义、后观念主义和元现实主义。后现代主义诗人破除了传统诗歌的写作规范,大胆进行语言实验,把各种艺术语言与表达方式纳入诗歌文本,使诗歌的话语方式、文本形式及文体特征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其话语建构表现为口语和隐喻的交错互补,文本形式表现为拆解与再造的双重模式,文体特征表现为诗歌与其他文体的多维联系。  相似文献   
104.
艾米莉·狄金森在美国诗歌创作文坛上曾叱咤风云,盛极一时,而他的诗歌作品也对时代下的美国以及世界范围内的国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本文就以艾米莉·狄金森的代表诗歌为基础上,对其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以及理解,着重点主要落在生态批评这一视角,从该视角出发对诗歌中出现的种种生态意象进行描述以及内涵发掘,深刻剖析狄金森的自然观以及生态观念,从而进一步影响受众者的生态观念,呼吁人们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105.
胡紫薇 《山西老年》2012,(10):46-46
从七月南湖的第一声宣言 我读懂了你最初热切的向往 从雪山草地那艰难的跋涉 我敬仰你百折不挠的坚强 从遵义城头那飘扬的旗帜 我理解了你曲曲折折的追求 从宝塔山升起的曙色  相似文献   
106.
古代诗词作为中国文学的瑰宝,常常通过对意象的描写进而借物抒情。而这种意象的使用也使中国古诗词产生了一种独特的喻意美。在诗词英译的过程当中,由于语言、文化、历史背景等方面的不同,对诗词中意象的翻译也常常需要译者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究。对中文诗歌意象翻译的研究在中国的翻译发展与文化传播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7.
在南朝送别、赠答诗中常常对赠别对象但题姓氏和官职而不提及其名,这种题名法为唐宋诗歌所继承。往往同一姓氏和官职指代不同人物,所以考证其所指对象是理解相关诗歌的首要条件。就南朝诗歌题而言,以姓氏加官职表述的人名中,"萧咨议"出现得最多,通过逐一考辨,在排除附会之作后,发现南朝诗歌中的"萧咨议"除了前人已指出的萧衍,另有萧景先、萧坦之、萧敷。  相似文献   
108.
陆涛 《社科纵横》2012,(9):80-83
本文是对颇多争议的韩愈诗歌中的奇险与平易的风格的考察,主要通过对韩愈诗歌在接受前人影响和其诗歌自身特征的考察。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韩愈诗歌中奇险与平易两种风格的诗歌是并存的,但占主导地位的,却是平易风格的诗歌。因此,把韩诗的风格归为奇险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109.
奚晓丹 《社科纵横》2014,(8):143-144
翻译是一项跨语言、跨文化的活动,是一种社会行为,所涉及的变数很多。传统的翻译研究往往停留在字、词、句的层面上,这往往脱离了目的语与元语言的转化。在翻译的过程中,由于语言背景的文化差异,导致译入和译出的非对应性,忽视了目的语读者的期望。因此,本文将从诗歌小句的视角,通过运用主述位理论来试图对英汉诗歌的翻译结果影响进行分析,解读诗歌元语言(source language)和目的语(target language)之间的关系,探讨文化移入在诗歌翻译过程中的体现,以及在翻译的过程中该如何采取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10.
徐忠友 《老年人》2014,(9):16-17
正上世纪70年代末,舒婷以一首《致橡树》感动了整整一代人。30多年过去了,她已从青春女子变成了花甲老人,但对诗歌的热爱一如当年。爱写诗的小姑娘1952年,舒婷出生于福建龙溪一个银行职员家庭,祖籍厦门鼓浪屿。1957年"反右"开始后,她的父亲被"补划"为右派,遣送到福建三明煤矿劳动。紧接着,母亲也失去了工作,舒婷只得和妹妹一起到外公家生活。外公出身书香门弟,家中不仅藏有《西游记》、《三国演义》等古典名著,还有高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