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19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28篇
管理学   233篇
劳动科学   12篇
民族学   88篇
人才学   26篇
人口学   7篇
丛书文集   842篇
理论方法论   151篇
综合类   1894篇
社会学   192篇
统计学   79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118篇
  2014年   195篇
  2013年   169篇
  2012年   200篇
  2011年   225篇
  2010年   224篇
  2009年   262篇
  2008年   263篇
  2007年   223篇
  2006年   227篇
  2005年   200篇
  2004年   178篇
  2003年   145篇
  2002年   119篇
  2001年   89篇
  2000年   81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21.
孙中山所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以海外为基地的,而日本在其中所占的地位尤为显著。在日本,孙中山一方面广泛结交朝野人士,以争取他们对中国革命的同情和支持;另一方面进行了大量的革命活动,对国内革命形势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所有这一切都表现了孙中山的日本情结。这种日本情结虽然有局限和不足,但表明了孙中山的宽广胸怀。孙中山与日本人士的交往扩大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影响,而使中国民主革命带有一定的国际性。孙中山的日本情结表明他既是一位民族主义者,又是一位国际主义者。  相似文献   
22.
随着中国社会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 ,社会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由于个人行为与社会结构是一个互动的统一体 ,所以当社会发生变化时 ,个人行为也必然会作出相应的调整 ,从而形成新的不同于传统社会“差序格局”的人际关系模式———“紧缩圈层结构”。与这一新型人际关系结构相适应 ,它具有相应的功能 (包括正功能和负功能 )。其中正功能主要包括整合功能、激励功能和稳定功能等。负功能主要表现为它有可能引起人际关系分化 ,破坏社会整合 ;有可能造成人际冲突和矛盾 ,不利于社会稳定 ;对社会弱势群体的生存不利等等。我们应该适当地利用其功能 ,使其成为一种合理的人际关系模式。  相似文献   
23.
写作文化是一个具有多层结构的精神文化整体,是人类精神智慧的一种精致的符号化生存形式。本文认为:当代中国的写作文化,业已发生深刻的危机,原因既来自转型期的以“物化”为标志的现实社会,又来自失落了人文精神理想的写作文化主体。作为写作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写作学科,在曾经受到“补课论”、“取消论”的责难后,目前又遭到“多余文化论”的指责。本文强调:当代写作文化应振作主体精神,强化使命意识,在重塑人文精神品格、营造时代文化氛围、建构民族文化素质、驱动经济社会发展诸方面,主动积极地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4.
从我国传统文化的兴衰嬗变的历史思潮来看,三教合一的思想由来已久,其思想萌芽可以追溯到东汉末年牟子所撰写的《理惑论》。自始以后,三教合一的思想逐渐流行,终于汇聚成一股不可忽视的思潮。宋元时期,公开倡导三教合一论的知识分子不乏其人,其中著名的包括苏轼、文彦博及元代的耶律楚材。至于宋儒摄取道释二教的某些理论以成就已说更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相似文献   
25.
《呐喊》、《彷徨》在文学史研究中一直被认为是五四新文学的经典性文本,代表着新文化的“反传统”特征。其实这并不完全符合这两本小说集的实际。《呐喊》、《彷徨》既表现了新文化的价值立场,也保留着一定的传统文化的价值立场。这种新与旧、现代与传统的错综纠缠,体现了鲁迅一种特有的文化情结,构成了《呐喊》、《彷徨》价值判断的多元性和思想意蕴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26.
谢灵运与慧远交游考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灵运是晋宋之际的名士兼佛学家,慧远乃庐山高僧。谢灵运“志学之年”便崇拜慧远,发愿“希门人之末”,而且也曾游庐山,见慧远,为檀越,凿池筑台植白莲,应邀撰《佛影铭》。其庐山情结不为不笃挚,但“诚愿弗遂”,最终没有成为慧远的弟子。他与慧远的交往情形比较复杂和特别,若即若离的深层原因乃在于谢灵运诸端“心杂”的个性与思想特征。  相似文献   
27.
延安时期,在革命队伍中存在走出家庭、追求信仰、投身革命的女性作家群体。在这一群体成员的革命书写中凸显出近乎于宗教虔诚的革命领袖崇拜倾向,其精神构成中内涵着强烈的领袖情结。在延安女作家的领袖崇拜话语中,可以梳理出情感逻辑、信仰逻辑和神秘主义逻辑的非理性因素。处于政治权力边缘的延安女作家,为了获取自己的精神价值,借助于革命叙事有限地、部分地实现了介入公共政治生活、间接获取政治权利的欲望;她们对于领袖人物的崇拜与书写,是革命阵营内部权力分配不均衡的表现。  相似文献   
28.
在张炜的创作心理中潜在着浓重的民间情结 ,创作立场逐渐向民间转移。作品的思想倾向明显受到民间“仁义”观念的影响 ,表现出对民间文化中自由自在与原始生命力的情感认同。  相似文献   
29.
论海外潮人的恋根情结——以侨领林义顺、蚁光炎为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辛亥革命时期新加坡的林义顺和抗日战争时期泰国的蚁光炎是近代两位具有典型意义的海外潮人侨领 ,从他们对故乡和祖国不遗余力的支持与帮助的具体事迹 ,可以看见海外潮人极为突出的文化特征———浓重的恋根情结 ,文章探讨了由这种恋根情结升华起来的强烈的报国意识及其所赖以生成的深层文化基因 ,以及这种恋根情结在现代社会尤其在未来的知识经济时代所可能产生的正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0.
梦醒寻梦——张岱及其小品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岱是晚明小品文的集大成者。张岱的出身遭际和社交氛围,造就了他博雅风流、愤世谐谑的名士风度;张岱小品的内容十分丰富,殆同一幅全景式的明末风俗画;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十分复杂,而最值得注意的是郁积其中的黍离情结;审美品味求真求廉、求空灵自然;风格洒脱谐谑、恣肆;境界既世俗又博雅,既真切又空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