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篇
  免费   8篇
管理学   5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79篇
理论方法论   18篇
综合类   119篇
社会学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政治对抗力"论与"开明专制"论是民初进步党的两种基本的政治思想主张.梁启超等人提出"政治对抗力"说作为立宪派系联合成进步党的立党理论,反映了立宪派人士建设民主共和的政治理想,而"开明专制"论则是进步党联袁排国民党的理论依据,属于现实的政治路线.但是,这种政治主张之间存在本质上的冲突."二次革命"后,政见和思想的分歧,使进步党分裂成"内阁派"与"国会派",这两种政治思想成为各自的立论基础.此后,"开明专制"说被进步党人士摒弃,"政治对抗力"则在反袁护国运动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成为梁启超等人继续参与政治的理论基础."政治对抗力"说与"开明专制"论的此起彼伏,折射出民初知识分子探索建设共和之路的曲折历程.  相似文献   
192.
国内外学术界长期致力于士绅阶层,即传统社会的精英群体研究,并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研究成果.从学者们所关注的研究角度上,可以将以往的研究分为三个阶段士绅论、乡绅论与地方精英理论.本文分别回顾三个阶段的主要研究成果,并分析与探讨了各个阶段所解决的问题以及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93.
20世纪中国文学中权威主义占有很大比重,无论是出于“新民”目的的开明专制,还是思想启蒙的个体至上,抑或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无产阶级文化革命,它们都不同程度上延续了权威主义思想。虽然在某一特定时期,权威主义凭借其强力、意志、革命的话语力量促进了文学社会功能的实现,但权威主义有悖文学创作的自由精神,不仅阻碍了文学本体的归位,而且也偏离了启蒙主义的精神内核。  相似文献   
194.
在中国城市发展史中,城市认同、城市性问题值得关注.本文通过明代中后期南京士绅与城市空间之关系,对于传统的分析模式,尤其是"城乡连续统一体"概念,提出一些新的思考.城市的行政区划,市民的日常生活、社交网络,以及时人对城市的意象都有其各自的空间维度;它们通常超越城墙的围界,但这并不必然导致"城市性"的缺失.在不同的时空背景下,城市士绅与腹地农村之间的关系亦不尽相同,其具体特征受到城市发展模式、士绅家庭背景、国家政策、区域经济等因素影响.明代南京的发展不同于"中心地"模式,其士绅社会显现出较强的城市认同.  相似文献   
195.
19世纪末直隶士绅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直隶义和团运动之始终与士绅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文章对19世纪末直隶士绅的状况,包括:构成、特点、心态等作了初步探讨,以期进一步探究19世纪末直隶社会结构及直隶士绅与义和团运动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6.
1905年,清王朝废除了科举制度,由此带来了一系列连锁反应,如乡绅阶层的劣化、宗族势力的衰落、乡村文明的退步以及娱乐活动的减少等。所有的这些大大降低了乡村社会的韧性,使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农民革命的冲动日益强烈。这些因素的积累与碰撞,都在呼唤着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的到来。  相似文献   
197.
从探讨林语堂编撰的《开明英文读本》系列教材的特色入手,考察林语堂文化对比视角下的语言教学观、东西方文化融合的教材观,以及跨文化意识贯穿始终的教育观。研究表明,语言、文学、文化的融会贯通,以及林语堂教学观、教材观和教育观的和谐统一是《开明英文读本》成功的根本,从中得出,“教文字更教文化”是林语堂外语教育思想的核心。  相似文献   
198.
《儒林外史》是一部摆脱了传奇的性质,展现中国18世纪前后江南士绅生活的现实主义小说,以知识分子的生活为中心,揭示了封建社会晚期的腐败。士绅阶层的发展与消亡牵动着封建社会的每一根神经,当今的知识分子要从士绅阶层的发展过程中汲取经验教训,为现代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99.
中国古代乡村教育的供给制度有着独到之处。由于财政能力的限制,国家虽然有强烈发展教育的愿望,但并不负责农村初等教育的提供。它通过科举取士等办法,给社会及个人一种强烈的导向和刺激,使他们积极参与到乡村教育的提供当中。在这种制度框架下,总体上形成了国家、社会与个人的良性互动,并在教育发展上取得了巨大成功。其中体现出来的利益均衡与激励相容等基本制度设计原则,对当前所进行的城乡教育一体化制度建设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0.
陕甘味经书院是清末关中四大书院之一,由官府倡议,责成地方士绅创办。在建立、运行过程中,地方士绅与官员给予了大量物资支持。该书院在办学方式、方针,以及教学方法上均体现了对传统书院体制的改革,尤其是书院独特的课程设置,使学生学习了更多的"新学"与自然科学。书院山长教士有方,尽职尽责,在教法、禁约与学规方面承前启后。从建立到被合并,味经书院造就了大批的人才,引领了陕西教育的发展脚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