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4篇 |
免费 | 8篇 |
国内免费 | 14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71篇 |
丛书文集 | 18篇 |
理论方法论 | 5篇 |
综合类 | 89篇 |
社会学 | 17篇 |
统计学 | 1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9篇 |
2018年 | 8篇 |
2017年 | 8篇 |
2016年 | 7篇 |
2015年 | 10篇 |
2014年 | 8篇 |
2013年 | 14篇 |
2012年 | 14篇 |
2011年 | 27篇 |
2010年 | 17篇 |
2009年 | 15篇 |
2008年 | 16篇 |
2007年 | 9篇 |
2006年 | 6篇 |
2005年 | 10篇 |
2004年 | 2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4篇 |
199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基于随机波动率随机跳跃强度(SVSJ)的期权定价模型,从时间序列性质与横截面期权定价两个角度对长达12年的S&P 500指数期权数据进行了研究.实证结果发现:只有短期虚值期权与短期平值期权中存在显著的跳跃风险溢酬,并且跳跃风险溢酬远超过波动率风险溢酬.不同模型不同跳跃强度的设定都可以估计出显著的跳跃风险溢酬,虽然跳跃风险的方差在总风险的方差中所占比例较低,但跳跃风险溢酬在总风险溢酬中所占的比例却大得多.各模型在高波动时期的表现都要优于低波动时期,其中SVSJ模型在所有模型中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
82.
利用沪深300股价指数及其当月期货连续合约5分钟高频数据,基于logit和回归模型分析了股指期货同步及延伸交易时段价格跳跃对股指现货跳跃的影响,并检验了不同市场行情下结论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股指期货同步及提前交易时段价格跳跃对标的指数跳跃有显著影响,且在熊市中影响更大。无论同步还是提前交易时段,股指期货向(向下)跳跃对标的指数向上(向下)跳跃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分别在牛市、熊市更为显著.股指期货提前交易时段跳跃对现货开盘时段指数跳跃的影响主要来自其开盘后前5分钟,且具有递减效应,其影响程度大于股指期货同步交易时段跳跃对股指现货跳跃的影响。前一日延迟交易时段股指期货跳跃对标的指数开盘时段的跳跃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3.
84.
在等壁温边界条件下对矩形微细通道速度滑移区的对流换热进行了二维数值模拟、在一阶速度滑移和温度跳跃的边界条件下,计算出了通道内的速度和温度以及压力分布。比较了不同克努森数Kn对于滑移速度和跳跃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气体的稀薄性,压力呈现更加线性化减小的趋势,随着Kn的增加,通道入口与出口处的滑移速度和跳跃温度至现增加的趋势。在通道入口附近,气流速度和温度变化剧烈,而在出口处截面平均流速和温度随加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85.
86.
上证ETF50期权的发行推动学界开始关注其标的资产的波动特点。本文引入带跳跃的Levy-GARCH非高斯条件异方差模型,结合Fourier数值极大似然估计及回溯测试,对上证50ETF的跳跃和波动特征进行实证分析,并与上证综指、深证成指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与国内主要市场指数相比,上证50ETF市场同样存在显著的条件异方差效应和随机跳跃行为,但波动率并不存在显著的杠杆效应。本文通过与多个市场和行业指数进行对照比较,并从行业特征、成份股特征、市场机制特点等角度解释了上证50ETF杠杆效应不显著的原因。 相似文献
87.
金融期货市场既存在平常信息引起的连续性波动,又存在突发冲击造成的跳跃式波动,金融市场波动同时具有扩散性和跳跃性特点。同时,金融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间的跳跃和波动行为存在着风险溢出效应和羊群效应等。并且,金融资产收益在跳跃过程中呈现出非高斯属性,正态分布假设不能刻画跳跃和波动中的程式化现象,如噪音分布的尖峰厚尾、有偏特征等。
考虑到金融期货序列分布的尖峰厚尾、有偏、非对称现象,采用非对称、有偏的广义双指数分布刻画收益率非高斯特征;同时考虑到金融波动序列的时变性、集聚性和异方差性以及收益与波动之间存在着杠杆效应,将有偏的广义双指数分布引入到收益序列和波动序列均存在跳跃且跳跃相关的双层跳跃扩散模型,构建广义双指数分布驱动的双层跳跃扩散模型,并从理论上分析模型的优越性。根据模型的似然函数估计式,使用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模拟迭代求解广义双指数分布驱动的双层跳跃扩散模型参数,将构建的模型应用到中国股指期货和现货市场进行实证研究,分析中国股指期货和现货市场各自的跳跃和波动行为特征以及市场间跳跃和波动的风险关联性,包括对两类市场跳跃形态的非高斯特征分析股指期货市场与现货指数的波动协同性描述,以及股指期货与现货间的跳跃溢出行为、跳跃强度和跳跃大小分析等。
研究结果表明,广义双指数分布驱动的双层跳跃扩散模型较好地捕获了收益率分布的尖峰厚尾特征;股指期货收益和股指现货收益上涨与下跌概率呈现非对称性;股指期货波动强度高于股指现货波动,而股指期货波动的持久性低于股指现货;股指现货的杠杆效应表现更强;股指期货和股指现货市场存在双向跳跃溢出效应。
研究结论有利于理解中国沪深300股指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之间的跳跃风险传染机制,对于深入认识期货和现货市场的风险溢出关系、促使投资者规避风险和监管机构加强监管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88.
基于远期LIBOR利率的随机波动与无限跳跃特征,针对标准化LIBOR市场模型(LMM)和随机波动率LIBOR市场模型(SV-LMM)应用局限,进一步引入Levy无限跳跃过程,建立多因子非标准化Levy 跳跃随机波动率LIBOR市场模型(SVLEVY-LMM)。在此基础上,基于非参数化相关矩阵假设,运用互换期权(Swaption)、利率上限(Cap)等主要市场校准工具和蒙特卡罗模拟技术,对模型局部波动率和瞬间相关系数等参数进行有效市场校准;应用自适应马尔科夫链蒙特卡罗模拟方法(A-MCMC)对Levy跳跃与随机波动参数进行有效理论估计。实证认为,对远期利率波动率校准,分段固定波动率结构较为符合市场实际情况;对远期利率相关系数矩阵校准,非参数化相关系数矩阵具有最小估计误差和最佳的市场适应性;SVLEVY-LMM能够最好拟合远期LIBOR利率。 相似文献
89.
本文主要是为了检验原油期货市场是否存在明显的跳跃风险和结构突变,并重点调查这两个因素是否对原油期货价格波动有预测作用。在经典或前沿的HAR-RV、HAR-S-RV和PSlev模型中,本文同时考虑跳跃风险和结构突变因素,构建了HAR-RV-J-SB、HAR-S-RV-J-SB和PSlev-J-SB模型。接着,以WTI原油期货的5分钟高频交易数据作为实证样本,对以上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显示:原油期货市场存在明显的跳跃风险和结构突变现象;HAR-RV-J-SB、HAR-S-RV-J-SB和PSlev-J-SB模型对原油期货价格波动的样本外预测精度都明显高于与之相对应的HAR-RV、HAR-S-RV和PSlev模型,且其结果是稳健的。特别地,在HAR-C和LHAR-RV等其它现有HAR族模型中加入跳跃风险和结构突变因素,也能得到类似的结果。本文的研究表明跳跃风险和结构突变因素能显著提高现有绝大多数HAR族模型对原油期货价格的预测精度,所以在HAR族模型的构建中这两个因素不能被忽视。 相似文献
90.
基于随机波动率随机跳跃强度(SVSJ)的期权定价模型,从时间序列性质与横截面期权定价两个角度对长达12年的S&P 500指数期权数据进行了研究.实证结果发现:只有短期虚值期权与短期平值期权中存在显著的跳跃风险溢酬,并且跳跃风险溢酬远超过波动率风险溢酬.不同模型不同跳跃强度的设定都可以估计出显著的跳跃风险溢酬,虽然跳跃风险的方差在总风险的方差中所占比例较低,但跳跃风险溢酬在总风险溢酬中所占的比例却大得多.各模型在高波动时期的表现都要优于低波动时期,其中SVSJ模型在所有模型中表现最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