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管新福 《延边大学东疆学刊》2022,(2):44-50
谢六逸是民国时期我国日本文学领域的权威学者和翻译家,在他翻译的大量日本文学作品中,志贺直哉及其《范某的犯罪》尤其值得重视。一是小说使用了中国题材进行创作,读者可通过作品反观日本作家及民众如何想象作为“他者”的中国;二是志贺直哉是“白桦派”的中坚作家,创作强调描写现实,书写人生,契合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文学的写作追求;三是《范某的犯罪》乃志贺“心境小说”的代表作,可作为中国现代作家创作时心理描写的借鉴,故《范某的犯罪》的翻译对中国现代文坛有着非凡价值。 相似文献
72.
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 ,舟师人员在与沿途各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同时 ,也发生了三次较大规模的武装冲突。由于郑和熟知兵法 ,特别是对《孙子兵法》“先知”与“有恃”、“避实而击虚”、“兵之情主速”等谋略思想的成功运用 ,舟师部队取得了三战皆捷的巨大胜利。 相似文献
73.
泰国,可谓东南亚最具异国风情的国度,泰国被世人称为“微笑的国土”拥有无数令人赞叹的名胜.独特的文化和持续相传的风俗习惯,真诚好客的泰国人民随时随地热情款待外国友人到泰国旅游,从而即是友善之邦.又是逍遥胜地.不过,最最吸引人的,是她处处弥漫着香艳的味道。[编者按] 相似文献
74.
语言与文化承载的是不同的内涵,语言学习中有语言相对性,更有文化相对性。萨皮尔在其《语言论》中曾指出:言语是形式与内容间一种非本能的、获得的、文化的功能。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言语与文化的关系。文化是一个涵义极广的概念,从广义上说,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但为便于区分,人们习惯上将文化分为两类,把社会、政治、经济、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科技成就等称为知识文化;把社会习俗、生活习惯、思维方式及行为准则等称为交际文化或常识文化。人类文化中有着许许多多共性的东西,但也不可否认,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之间也存在着差异,尤其是在交际文化方面,东西方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给我们学习与正确使用英语带来一定的困难。对于把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中国学生来讲,对于目标语的语言习得和文化习得是有所差别的。有时对同一个词汇、对同一个称呼、对同一个手势、对同一句话,英美人的理解与中国人的理解就大不一样。所以我们的英语教学,几乎是从第一天起就开始接触东西方两种交际文化差异这个难题。而对于学生学习中的另一方——教师来说明确二者之间的关系,并在教学环节予以重视,会对学生的学习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75.
76.
牟学苑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3(1):63-66
在老舍的《二马》中,"英国"是一个独特的形象,它既是高傲冷漠的异邦,又是科技先进的理想国度。这种复杂形象中折射出的是老舍面对英国时既拒斥又自卑的矛盾心态,而这种矛盾心态正是中国人与西方交往的历史中心态变化的缩影。 相似文献
77.
中国绘画大师张大千(1899—1983),他的一生无论是艺术、事业,无论是爱情、家庭的经历都充满着传奇性。 相似文献
78.
随着赴美移民人数上涨,65岁以上老年移民的比例也在逐年增加.与年轻人不同,老年移民群体通常不懂英语,难以融入社区生活,白天只能独自在家打发寂寞时光.为了照顾他们的社交需求,一些以异国文化为特色的老人日托中心在美国应运而生.在这些活动中心里,来自同一国家或地区的老人能用熟悉的母语交谈、阅读和娱乐,品尝家乡菜,与新朋老友相会.异国同乡91岁的穆罕默德·拉霍洛没想到,时隔多年,竟然会在美国马里兰州的一个老年人日托中心巧遇同样来自伊朗的老同学. 相似文献
79.
姜源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131-136
20世纪五六十年代 ,异国形象研究在欧美比较文学领域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随着 6 0年代中期的争论和当时已经兴起的外部研究及其后来文化政治研究的普及 ,欧洲和美国在其后的形象研究领域走出了不同的发展路子。法国人在吸收新理论中一直强调建立独立的比较文学形象学 ,而美国人更乐于在不同的领域内继续其早已开始的形象研究。然而 ,两地研究的目的似更趋同于从多学科角度探索形象建构过程 ,而非单纯地强调国家之间的影响或者不同学科各自的追求 ,多了一些寻求文化渊源的批判态度。 相似文献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