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9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16篇
管理学   71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28篇
人才学   19篇
人口学   6篇
丛书文集   603篇
理论方法论   45篇
综合类   1050篇
社会学   36篇
统计学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120篇
  2011年   181篇
  2010年   122篇
  2009年   149篇
  2008年   293篇
  2007年   149篇
  2006年   166篇
  2005年   103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82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唐代前期,乡里组织作为县以上政权的辅助机构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在“上承下达”,直接管理农民,维护乡里社会的安定等方面。然囿于相关史料记载较少,很难考察其具体真实的情况。所幸敦煌文书的出土,弥补了这一遗憾。通过对P.2979号文书的研究,可以发现,唐代前期,乡里组织,尤其是里正,的确在乡里社会的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其与上级官吏、农民以及地方乡绅的关系也具有复杂性与矛盾性的一面。本文再度考察P.2979号敦煌文书,以此增进对其时乡里组织实际运行的认识。  相似文献   
42.
T.S.艾略特的《四个四重奏》反映出诗人的本土意识,即美国及美国文化的烙印.虽然艾略特并没有像其他美国诗人如惠特曼那样成为真正"美国制造"的本土诗人,《四个四重奏》却不妨被贴上"美国制造"的标签--诗歌中流露出的美国哲学思想的影响,具有美国本土影像的意象清晰可辨.文章着重挖掘诗歌中体现美国文化的哲学内容和诗歌意象,从而证明本土意识在艾略特《四个四重奏》创作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3.
以美国当代黑人女诗人伊丽莎白.亚历山大在2009年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就职仪式上朗诵的诗作《赞美这一天》为例,论述她的诗歌中的历史书写。认为历史意识是她进行历史书写的诗学动力,日常生活则是历史书写的策略,并从日常生活与非日常生活的关系出发分析她诗歌中历史书写的政治意图。  相似文献   
44.
奇幻文学作家尼尔.盖曼被誉为美国十大后现代作家之一,其长篇小说《美国众神》赢得了多项文学大奖。本文对这部小说做一简介并分析了小说两大主题,即主人公影子身份建构的过程以及作品中作者依神话为依托对美国移民史的演绎。这部小说不仅有极强的趣闻娱乐性,而且富有强烈的哲学意味和史诗般的宏大,突破了文学作品的严肃与通俗的界限,展现了这部跨类型之作的雅俗共赏的魅力。  相似文献   
45.
政府俘获理论的比较分析——芝加哥学派与弗吉尼亚学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芝加哥学派和弗吉尼亚学派是公共选择理论的两个重要学派,它们都从经济学角度对规制领域中的政府俘获问题(或利益集团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规制机构为特殊利益集团服务的观点。但是,二者在理论假设、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竞争影响、租金耗散等问题上观点迥异,从而形成20世纪七八十年代政府俘获理论研究上的不同派别。  相似文献   
46.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意识流小说和女性主义文学的先驱者之一。她的作品对父权社会制度下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体系进行大胆的批判,提出一系列女性主义批评文学理论和"双性同体"思想,并深刻剖析了女性受压制的根源。本文从文学批评的角度切入,借助伍尔夫的"双性同体"思想,对其最具特色的小说《奥兰多》中主人公性别的改变、追求自我、实现自身价值的过程进行分析,解读伍尔夫的女性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47.
胡艺珊 《东方论坛》2022,(6):133-146
在伍尔夫的文学批评随笔中,乔叟是诗人,有着杰出的说书人天赋,其作品有着惊人的多样性和偏偏的力量。在布鲁姆的著作和评论中,乔叟是具有宏大意识的大诗人,创造了英语世界中仅次于莎士比亚的人物形象,“是莎士比亚的伟大源泉”。伍尔夫和布鲁姆的批评呈现出不同的风格:伍尔夫是作家,其文学批评是印象批评,其随笔以感性的直觉印象方式,写出了乔叟的天赋和诗人魔力;布鲁姆是文学理论家和有天赋的批评家,其文章以充满激情的思辨和活力充沛的诠释,写出了乔叟作品何以是经典,何以是伟大史诗。伍尔夫和布鲁姆关于乔叟及其作品的印象与阐释,本质上也是“诗”与“思”的对话。  相似文献   
48.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对儒学产生的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从文化传播的视角我们发现,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在中国传播采取了迎合依附、争夺受众、话语渗透等多种策略,造成了佛教在传播中的有意"误读"现象,同时对儒学的传播构成竞争挑战,并弱化了儒学对文化传播话语权的控制.促成了儒学的思想重构.  相似文献   
49.
甘肃省人口压力评估指标及定量评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军  田英  张艳伟 《西北人口》2009,30(5):111-113
在对传统人口压力评价指标体系评述的基础上,将无形资源纳入人口压力评价指标体系,根据2006年甘肃省统计资料。对全省81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的人口压力进行赋值与量化。结果表明甘肃省人口压力量化值呈正态分布.有形资源与无形资源都丰富的地区人口压力较小,人口压力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实现甘肃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注重人口压力区域差异的合理调控。  相似文献   
50.
从女作家批评、女性文学批评与后殖民批评的角度,指出莫里森在创作时借助母性之叙事视角,聚焦于黑人母亲,通过她们的感知与处境,借助读者之凝视,真实地再现了美国黑人尤其是黑人女性在种族主义存在的美国社会里的遭遇。她从多个角度深刻地剖析了历史语境下美国种族主义、奴隶制、父权制及白人文化殖民是自己所属种族及黑人女性受迫害并产生悲剧的根源,莫里森通过母性诉说之悲剧主题揭示美国非裔种族、非裔女性在当代社会中的生存困境,表征一个民族共有的严酷生活处境。还指出莫里森母爱之歌的谱写表明其在严酷生活的历史境遇下,探寻黑人个体生存、民族文化认同及民族文化出路时对母性价值的思考,美国黑人的成长离不开母性的指引与本民族文化的滋养。莫里森母性诉说在人性道德的追问中给人类以希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