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3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7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91篇
理论方法论   15篇
综合类   203篇
社会学   34篇
统计学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71.
人间佛教作为传统佛教当代开展的新形式,已成为海内为佛教佛教开展的主流趋势。但人间佛教在中国当下的开展也面对着多重困境:人间佛教新理论开展之不充分、人间佛教实践所需要主体对人间佛教存在认识误区、以及人间佛教伦理与世俗生活之间的紧张等。要走出这些困境,理论上的创造性转化成为必然要求,同时借鉴人间佛教在海外开展之模式、经验,以及尝试参与一些世俗事务,应将会成为人间佛教在未来开展取得成功的可能进路。  相似文献   
172.
太虚的“人间佛教”思想在坚持佛教的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突出和发挥了佛教的世俗倾向和伦理思想,把佛教的“涅?”境界与培养儒家所提倡的道德情操结合起来,把传统的佛教思想与西方的科学技术理论加以圆融,把“普渡众生”的大乘精神与爱国救国思想联系起来,并提出了推向世界的“世界佛教”观点。其思想最突出的特点是“人间化”和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73.
赵朴初人间佛教的理论特点及其时代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朴初在建构人间佛教理论时,充分肯定了中国佛教沿着人间佛教方向发展的历史地位及其文化价值,深刻地总结了中国佛教历史形成的三大优良传统。他正确地揭示和阐述了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幸福、建设人间净土这一当代人间佛教主题,并依据新的时代要求,提出和阐述了“佛教是文化”、“佛教与社会主义不相违背”等重要人间佛教命题。上述佛教观点和思想,鲜明地体现出赵朴初有别于太虚、印顺人间佛教思想的理论特点和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74.
鲁原 《东方论坛》2014,(2):127-128
正20世纪末,一些学者曾提出21世纪是东方世纪的观点,季羡林先生在世时不止一次用中国一句俗语表述这个看法:"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许多人对此不以为然,在一个向现代文明推进的时代,怎么会翻出古老中国文化的话题。我觉得这不是狭隘的民粹主义,不是简单的妄自尊大,而是站在哲学和历史高度的宏观思考。今天是一个科学高度发展、信息疾速流通的时代,世界已真正变成地球村,但人类也面临许多生存问题。人类的生存和世道的演进在时间上和  相似文献   
175.
汉传佛教慈善思想与实践的演进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历史阶段,即从佛教传入中国至晚唐,晚唐至晚清,民国时期和建国后至今。隋唐佛教中国化完成后,佛教的慈善思想基本形成。宋以降佛教慈善实践在佛教世俗化背景下,随着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而做出适应性调整,佛教慈善在佛教弘法利生过程中的地位不断提升,显现出制度化、规模化和地方化等特征,持续至晚清外来文化的介入方始终结。民国时期人间佛教逆势中兴,在佛教慈善思想和实践两方面都有建树,建国后人间佛教继续发展,但佛教慈善思想和实践发展一波三折,逐渐边缘化,改革开放后,相关研究和实践逐渐增多。  相似文献   
176.
柏迅 《百姓生活》2014,(10):5-10
2014年8月3日16时30分,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震源深度12公里。截至8月8日15时,地震造成昭通市鲁甸县、巧家县、永善县、昭阳区和曲靖市会泽县108.84万人受灾,617人死亡。面对灾难,总有人间大爱。地震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立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把救人放在第一位,努力减少人员伤亡,妥善做好群众安置工作。李克强总理于第二天一早紧急飞赴灾区察看灾情,现场指挥抗震救灾工作。地震发生24小时内,启动了国家一级救灾应急响应;解放军和武警部队迅速出动7000多人投入抗震救灾;10多支专家医疗队以最快速度驰援灾区;灾区人民群众在震灾中也开展互助自救……鲁甸地震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发生在地震灾区的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救人故事,同样令我们心灵震撼,同时使我们倍感温暖深受感动。为了向读者传递这份温暖和感动,本刊编辑综合有关媒体报道,选编了这组人间真情故事,敬请读者关注。  相似文献   
177.
本文通过具体分析胡适、刘半农和周作人这几位主要的白话诗人所体现出来的不同创作倾向及其个性化的精神表现,更加深入地揭示初期白话新诗的精神特征及其历史意义.个人情感与文化理想的冲突在胡适的诗里最为突出,从中透视了一个先行者灵魂的孤寂与无奈;刘半农以平民的姿态观照世界,其诗渗透着浓厚的人间情怀;周作人无力抵御外部世界苦难的侵袭而转向内在生命的玩味和咏叹,其诗表现了自我生命的悲哀和惊恐.尽管他们的创作还处于新诗的尝试阶段,在艺术形式上难免有些幼稚和不成熟,但在艺术精神上,却表现出真纯朴实的情感内容和个性化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78.
《(人间词话)(人间词)注评》(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是国内王国维研究权威陈鸿祥先生的新著。其突出的特点是,从东西文化的比较视角、现代与传统的张力场中,对王国维先生的《人间词话》《人间词》,给予了一种新的注释和新的阐述。并在这宏阔的综合注评中,给《人间词话》《人间词》的文本研究,拓展了一个新的领域,起到了迄今为止对《人间词话》《人间词》的当代注评的总体叙述的惊人效果,为我国对王国维《人间词话》《人间词》的研究,推上了一个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9.
程国赋 《学术交流》2005,(2):152-161
王国维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学术大师,其文艺思想包括天才说、古雅说、游戏说、境界说、优美壮美说、戏曲批评等方面。20世纪学术界对王国维文艺思想的研究是相当充分的。对王国维文艺思想的研究可分为三个历史阶段。在资料的整理出版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为进一步开展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范围过于集中。对王国维各种文艺思想的研究虽异彩纷呈,但研究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缺乏一种富有深度的综合研究和整体研究。其次,对王国维与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白话运动的关系研究不够。最后,研究的视野尚待进一步拓展。  相似文献   
180.
程曦 《兰州学刊》2007,(5):46-48
"世俗化"(Secularization)可分别从社会的方面和宗教的方面看,佛教的"世俗化"是指佛教从传入中国后,在中国传统儒学的文化背景和内外压力下越来越重视世俗的倾向.佛教的"世俗化"同其"世间化"理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对这两个概念的解析和区分有利于我们对佛教史及当前佛教界的某些实践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