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0篇
民族学   6篇
人才学   9篇
丛书文集   20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88篇
社会学   14篇
统计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7 毫秒
71.
手指观众席,大吼四声“中国加油”!平素里内向的侗族小伙儿陆永,在8月15目的奥运赛场上无比张扬。这是惊心动魄的一战。在抓举落后白俄罗斯名将雷巴科夫5公斤之多、挺举第二把已判成功又被改判失败的情况下,陆永最后一举无可争议地举起214公斤的重量。总成绩394公斤!凭借体重优势,陆永击败雷巴科夫,  相似文献   
72.
江霖 《女性天地》2013,(10):7-7
这个标题有两种词意。一是“流行”着“不流行”的东西,二是“流行”的东西“不流行”了。二者意思差不多一样。以前流行红裙子,后面个性张扬,不流行了。以前流行炒股,后面不流行了股市有风险,现在连骂人都用“你全家人都炒股!”以前单身者还以刘晓庆为榜样,流行单身,可现在刘晓庆结婚了,单身者也着急了。  相似文献   
73.
正美术教育应成为生命灵魂的教育,成为体验生命价值的活动,成为张扬个性,释放自由精神的舞台教育家卢梭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美术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它对培养和强化人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意义十分重大。教师如何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改变教师以美术教学为中心的"满堂灌"地教学和学生"满堂学"的现状?下面谈谈我在美术教学中的一些体会和经验。  相似文献   
74.
婉约词中对女性及情爱的刻画,反映了当时商业文化的价值体系对文人及创作的影响,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反映了人性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75.
考察现代文学的起点,不应该忽视这样一个现象:即从总体说,“五四”时期文学观念的新变先于文学创作实践的新变,而且文学理论的完备性和丰富性也超出了文学实践成果所体现的程度。也就是说。在现代文学的起始阶段,存在着理论先行、创作滞后的现象。如鲁迅早在1907年就写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倡导张扬个性的文学,而他的中国现代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至1918年5月才在《新青年》第4卷第5号发表;  相似文献   
76.
"张扬写作个性,吐露心扉真情",一直是作文教学追求的一个境界。在作文教学中如何给学生营造一个自由、宽松、和谐的习作氛围,让学生有事想说,有话敢说,大胆而自由的表达呢?  相似文献   
77.
校春季运动会即将召开的消息,使人沉寂了整个冬天的心情一下子活了起来。训练场上同学们矫健的身影让校园里处处张扬着青春的活力:  相似文献   
78.
当前,作文教学的现状依然堪忧。学生害怕、厌倦写作,老师怕改、烦改学生写作的现象随处可见,作文教学低效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尤其是学生的作文言之无物,内容空洞,或脱离生活,以知识代替生活;或对生活理解肤浅、片面甚至单纯追求刺激,而缺乏个性写作已经成为学生的通病。  相似文献   
79.
“爱情”和“科学”是张扬长篇小说《第二次握手》的两个主题。这两个主题是依靠“革命至上”与“民族本位”两种叙述逻辑完成自我建构的。这两种叙事逻辑有着二元对立的逻辑结构。以“旧社会”为对立面,“革命至上”将“革命与爱情”“革命与科学”“革命与知识分子”三个方面的相关情节缝合在一起。以“外国”负面印象为对立面,小说试图证明中国人的智慧与正义性。“革命至上”与“民族本位”是一对同构的观念,在小说中,它们互相建构,完成“革命、民族、科学”的循环论证。  相似文献   
80.
人的个性的发展是马克国主义人学的核心问题 ,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目标和条件。现代社会对的人个性的发展具有张扬和压抑的双重影响。现代社会对人的个性的压抑既不利于人的个性的发展 ,也不利于现代社会本身的发展。因此 ,必须协调现代社会与人的个性共同发展的关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更应该重视它与人的个性协同发展的关系。现实中 ,人们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促进现代社会与人的个性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