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75篇
  免费   218篇
  国内免费   117篇
管理学   186篇
劳动科学   11篇
民族学   107篇
人才学   127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3184篇
理论方法论   483篇
综合类   7482篇
社会学   710篇
统计学   19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87篇
  2022年   97篇
  2021年   113篇
  2020年   164篇
  2019年   151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132篇
  2016年   179篇
  2015年   289篇
  2014年   645篇
  2013年   587篇
  2012年   674篇
  2011年   908篇
  2010年   989篇
  2009年   898篇
  2008年   1060篇
  2007年   793篇
  2006年   682篇
  2005年   728篇
  2004年   708篇
  2003年   520篇
  2002年   442篇
  2001年   429篇
  2000年   358篇
  1999年   186篇
  1998年   114篇
  1997年   92篇
  1996年   60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91.
《阅读与作文》2014,(11):30-30
老王下了车,看见那是一间很小的屋子,孤单单地矗立在路边,背后就是戈壁滩。远处是连绵的群山。在这种地方开馆子,真是奇怪。老王想。门是虚掩的.在晚风的吹动下吱嘎作响,老王听了不知为什么有种不好的感觉。但饥饿驱使他走了进去。  相似文献   
192.
文莹《湘山野录》、《玉壶清话》是宋代颇具争议和影响的两部杂记类小说。系统梳理二书在历代重要书目载录中所属类别的变迁,发现将二书归入子部小说类,在历史上曾是延续时间最久、影响最大、且广为学者采用的做法。而文莹其人其作由北宋末至南宋时期渐遭诋毁的过程,除政治因素外,对文体的认识差异也是重要原因。褒贬两方虽各有所见,但又各有所偏。这种情况并非仅见于文莹二书的相关批评,在古代叙述杂事类小说批评领域中也是普遍现象。这与古代学者多持重经史而轻小说的学术观念有关,也与他们往往以史传为中心和参照系评价小说有关。因此,今天开展古代小说批评,既需要调整以西方文学标准衡量、弃取中国古代"小说"的做法,也需要调整以史传为中心和参照系的单一批评视角,才能展开符合中国古代"小说"文体之实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3.
本文尝试从哥特主义的视角来解读诺拉·凯勒的作品《慰安妇》,探析女性在殖民主义和父权主义压迫下所承受的身体和心理创伤,以及自我身份的丧失与构建。同时解析作品中的哥特主义元素在展现和应对创伤,以及探求自我身份构建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4.
六朝志怪小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就是好"奇",这种特性不仅仅表现在书目和内容上,它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学内涵和美学价值。本文主要从探寻作家收集记录这些怪奇灵异之事的审美标准和原因的角度,以窥六朝时人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195.
梦是中世纪小说中常见的一种文学现象,尤其是韩国中世纪文学中有关梦的小说非常多,文学史上把它称之为"梦字类小说"、"梦游录"。韩国中世纪梦小说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不仅有本国文学传统影响,而且还有中国梦小说的影响;不仅有佛教的影响,而且还有中世纪作家对小说的理解。中世纪作家已经朦胧地意识到了小说不同于史书,从而为写出区别于史书的小说做出了种种努力。他们在创作实践中逐步认识到,小说描写的不是真人真事,它区别于历史,是"架空之说",而梦恰恰就是编造"架空之说"的最好形式之一。于是,他们争先恐后借用梦写小说,以至于和佛教的传入一道,梦小说达到了泛滥的地步。梦和中世纪作家对小说形式的一种初步认识有关,是他们用来表现现实的一种"艺术装置",而到近代随着西方文学涌入,梦小说也消失了。  相似文献   
196.
韩丁 《经营管理者》2014,(11):111-111
20世纪30年代,一名命运坎坷的女性,以妙笔生花的作品开创了独特的小说文体,为现代文学的发展创上造了诗情画意的生命力。她就是被誉为“文学洛神”的民国四大才女之一的萧红。 电影《黄金时代》正是对民国著名女作家萧红的一生的讲述。150分钟的影片,重现了萧红一生颠沛流离的文学生涯,也为观众还原了历史上真实的萧红。本片讲述了萧红为摆脱封建世俗的枷锁,毅然选择了奔向自由的旅程。  相似文献   
197.
金山寺     
尤凤伟  瑾轩 《决策》2014,(10):92-94
一 宋宝琦在睡梦中被短信的振铃惊醒,他把手机举到老婆面前让她念。这是常态,一来他不用找眼镜,另外,也是最具实质意义的:他“现阶段”外面“清爽”.乐于顺水推舟自证清白。  相似文献   
198.
王西彦是一位乡土文学作家,在他的小说中塑造了很多的浙东农民的形象。尤其是在抗日战争爆发后,王西彦的作品中更多书写的是农民的生活、农民的疾苦。在他的笔下,农民既是历史苦难的承受者,也是残酷战争的承担者。由于王西彦在这种苦难的书写中加入了个人式的诗意的描写,又给处于血泪中的受难者一种期盼。  相似文献   
199.
雨夜     
靳以 《中外书摘》2014,(6):61-62
圆圆的红的光和绿的光向我的身上扑来,待倾斜着躯体躲避时,才陡地想到行为的可笑,因为是正安适地倚坐在车上层的近窗座位上。  相似文献   
200.
张艳 《职业》2012,(27):41
《荷花淀》是现代小说家孙犁创作风格形成的代表作。中等职校语文把《荷花淀》这篇有代表性的文学珍品编入到课本中,使我们得以更深入透彻地感受作家的小说的特点。笔者作为一名职校语文教师,从人物形象入手,来深入挖掘小说的特点、主旨及深层的意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