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6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98篇
理论方法论   35篇
综合类   156篇
社会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21.
张载在诠释儒家经典的过程中,批评汉唐经学重章句训诂、繁琐释经的学风,把经学义理化、哲学化。其思想的特点是重义理,倡道学,为往圣继绝学;重心悟、心解,轻训诂;提出气本论哲学,在气本论的基础上,构建其气学思想体系,把哲学本体论与儒家伦理学结合起来,发展了儒学和中国哲学,并达到较高的哲学思辨水平。从而发展了儒家经学,将儒学哲理化,在中国经学史、宋明理学史和中国哲学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占有独特的地位,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总结。  相似文献   
22.
23.
24.
人性善恶的问题自先秦以来一直争论不休,张载对这一问题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他把人性分为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通过天地之性肯定自孟子以来所提倡的性善的先天根据是天,又以气质之性又接续了荀子性恶思想,阐明了现实社会中恶产生的因由。人要去恶存善就必须变化气质,对于常人来说自明诚才是最切实可行的德行修养之路,即常人要通过穷理这条为学之路,不断完善自身德行修养。  相似文献   
25.
孝悌是"仁"的根本和基础。北宋思想家张载对"孝悌"思想作了重要发展:首先,把天地当作父母,把所有的人和万物都当作兄弟和朋友;其次,把孝悌由一种品德提升为一种精神修养。张载对传统孝悌思想的发展具有深刻的启示:提升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需要从孝悌开始,同时需要具备感恩和移情能力。  相似文献   
26.
在熙宁变法中,张载与王安石曾经同朝为官,先后应召入对,共同表达了"复三代"的政治理想。然而,在变法的方式方法上,二人存在着较大分歧,故而"语多不合"。张载以"渐化"哲学为理论指导,倡导渐进的革新方法,主张行"井田"、复"周礼";王安石以"尚变"哲学为思想武器,"以理财为方今先急",除旧布新,全力推行新法。张载属于熙宁变法中的温和派,王安石属于熙宁变法中的激进派。  相似文献   
27.
王安石成性论作为一种道德实践工夫论,是其人性论的道德实践工夫层面;作为一种社会政治理想和国家观,则是其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张载的成性论更多的是一种个人道德修养、道德实践工夫学说。张载的成性论以天地之性、气质之性的区分为前提,这种区分实际是对现实人性之不完善、不完美的另一种表述,虽不等同于王安石的"性有善有恶",但张载也认为"性未成则善恶混"。张载十分重视礼的践履在成性过程中的作用,其"知礼成  相似文献   
28.
张载是宋明理学的奠基人之一,其所创立的"关学"在中国思想史上具有深远影响,不仅如此,其思想在当今社会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张载的"变化气质"学说指引着人们朝着全面发展的方向前进,其"民胞物与"思想为社会的和谐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其完善的教育思想也为现代教育制度的构建提供理论指导.但是,理解张载的思想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要充分考虑到其现实的实践意义,也就是从当下出发去寻找其能够实现的生活化路径.  相似文献   
29.
现象学的"身体"概念具有暧昧性,张载哲学的"气"概念具有两重性,而暧昧性与两重性的关联性,有可能使现象学通向张载哲学,并最终使现象学的"身体"概念与张载哲学的"气"概念成为超越现代与后现代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30.
张载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次从哲学基本问题上批判佛教唯心主义的哲学家,他提出了完整的唯气哲学,发展了《易大传》的辩证思维,其“民胞物与”思想奠定了中国近古人道主义思想的基础,他的关学对中国近古唯物主义传统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