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19篇
  免费   107篇
  国内免费   35篇
管理学   260篇
劳动科学   9篇
民族学   144篇
人才学   58篇
人口学   9篇
丛书文集   749篇
理论方法论   128篇
综合类   2028篇
社会学   197篇
统计学   179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78篇
  2020年   88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81篇
  2016年   115篇
  2015年   154篇
  2014年   311篇
  2013年   241篇
  2012年   277篇
  2011年   221篇
  2010年   229篇
  2009年   238篇
  2008年   240篇
  2007年   216篇
  2006年   141篇
  2005年   138篇
  2004年   112篇
  2003年   94篇
  2002年   114篇
  2001年   88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由于儒家伦理的主导地位及隋唐后佛教内重大乘而轻小乘的倾向等因素,在汉地,《善生经》所揭示“六方”伦理长期沉寂,迨至近代太虚大师始倡扬之。孟子的“五伦”说与佛教的“六方”伦理之间有相似的特性,如:在学说提出上皆来自圣贤的教化,在施教对象上都面临着当时社会等级差异性,在各伦之间的地位上皆具有不平等性,在对人重视上都以物质富足为先导再重教化等。但两者的立意及归宿却是不同的,孟子的“五伦”说是其王道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及落脚点,而佛教的六方说虽也注重世间伦理建设,劝人止恶行善而求今生善,但其根本上是以超越轮回、了脱生死为目的的,世间伦理建设是其方便、手段及道场。  相似文献   
942.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是反映宏观经济运行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其编制中所采用权重的取值和调整特征一直是各界所关心的问题,但目前中国CPI编制中所采用的权重大小一直没有权威机构的正式公布。根据2000—2010年间的CPI数据,采用基于小波的变系数模型对权重进行了估计。估计结果揭示了中国近10年中CPI权重的动态变化特征,这种变化特征也反映了近10年中居民消费结构的动态调整。  相似文献   
943.
回鹘文《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是德国皇家普鲁士探险队在吐鲁番探险时带走的文献之一,现藏于德国勃兰登堡科学院吐鲁番学研究所,是为数不多的译自藏文的藏传佛教文献之一。回鹘文《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现存数十叶残卷,其中8叶木刻本残卷保存完整。本文将对保存较完整的木刻本残卷文献进行语文学研究。  相似文献   
944.
蔡飞舟 《国学学刊》2023,(1):36-42+137+2
帛书《二三子问》“精白”一词凡六见,分属二章中。“龙大矣”章所见“精白”二处,皆取乾象;“根亓北”章所见“精白”四处,皆取艮象,尚秉和先生《焦氏易诂》艮为光明说于兹可得新证。至于乾、艮之所以皆有“精白”象,实因艮之一阳本从乾来,此自《二三子问》孔子论《谦》语及世传《谦》彖可知。艮本乾阳而与乾同有“精白”象,此卦变说之权舆也,汉儒言卦变者,可溯诸此。  相似文献   
945.
周春健  朱玉婷  Liu Huawen 《孔学堂》2023,(3):50-59+144-152
孟子见于齐王(齐宣王),问询齐王是否“尝语庄子以好乐”,齐王听闻此语瞬间“变乎色”。这一强烈的身体反应,是一种值得关注的“现象”。东汉赵岐等认为齐王的“变乎色”是一种“怒”,“愠恚庄子道其好乐也”;南宋朱熹认为是一种“羞惭”,“惭其好之不正也”;元人陈天祥认为惭、怒兼而有之,“惭者,惭己所好之不正而为孟子所知;怒者,怒庄暴不为己隐辄以告孟子也”。从羞怒心理的产生来看,一是缘于齐王有基本的道德心,“好之不正”给他带来了强大的精神压力;二是因为庄暴的告知,使孟子作为“他者”登场,造成齐王在孟子面前产生羞愧心理;三是孟子作为外国嘉宾及贤者身份,使齐王经由“回返自身”而感到羞怒。从“王变乎色”这一现象,既可以看出齐王作为一国之君的政治品性,又可以看出政治生活中公理与私欲之间的张力,还可以看出古典政治观念中的“王道之阶”之所在。“好乐”之“乐”字,宋人陈善、清人阎若璩等读作“悦乐”之“乐”,但孟子所谓“今之乐由古之乐”属于对齐王的开导诱掖,是权变之辞,属“救时之急务”,其根本的政治追求依然是劝导国君与民同乐,推行王道。  相似文献   
946.
美学在多国传播过程中存在复杂的变异问题,其中审美文学化是一个显著现象。从哲学上看,范畴包含属相和种相。美是属相,其中作为种相的崇高和优美构成美的一组范畴,而悲剧、喜剧和美不存在种属关系。美学上的崇高和优美是作用于人类视觉的图像对象,而悲剧和喜剧与视觉无关。在从古希腊到18世纪中叶美学学科建立之初,其间悲剧和喜剧并非美学或审美范畴,此后经由德国和苏联学者将崇高和优美延伸到文学领域讨论,悲剧和喜剧作为崇高和优美在文学中的对应概念才被确立为美学范畴。在此过程中,不仅崇高和优美发生变异,不固定在视觉领域内被讨论,悲剧和喜剧也发生变异,成为一组构成美范畴的种相。这种在欧洲变异了的美学接纳了较多非视觉对象或要素,使美感和视听两种感觉有关的基本点被动摇,产生许多相互缠绕、复杂难解的问题。美学进入中国后,将悲剧和喜剧不加质疑地认为是一对美学或审美范畴。如画作为一个自然审美概念,研讨范围局限在英格兰有关湖区和苏格兰山地的旅行写作内,因其具有明确的所指对象和形式特征,故很难变异。由于没有对应的戏剧体裁,如画几乎被中国学界遗忘。美学在中国变异为一门与文学理论接近的学科,与哲学、自然审美渐行渐远。  相似文献   
947.
948.
从计量供热系统的组成、主要技术参数出发,介绍了影响计量供热系统的变流量性、节能性和调节性的因素,指出双管系统具有更好的变流量特性,其通过散热器的流量比采用单管跨越式系统时节约50%,阀权度越大,可调节流量范围越大,调节性能越好等结论。  相似文献   
949.
动脑筋     
《老年人》2012,(4):46+38
  相似文献   
950.
芥川龙之介的《地狱变》是他中期的一篇重要作品,不仅表达了“为艺术的人生”的思想内涵,也全面展现了他的内心冲突和精神上的困境。以《地狱变》为中心,为芥川龙之介的精神焦虑提供一种解释——未完全成熟的纯贞,并从题材、叙事方式、精神内涵、审美趣味等四个方面对此进行分析。意在以此为切入点,探讨以芥川龙之介为代表的一类作家的特点与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