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5篇 |
免费 | 0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9篇 |
劳动科学 | 2篇 |
人才学 | 33篇 |
丛书文集 | 13篇 |
理论方法论 | 3篇 |
综合类 | 39篇 |
社会学 | 15篇 |
统计学 | 1篇 |
出版年
2023年 | 2篇 |
2021年 | 2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10篇 |
2013年 | 9篇 |
2012年 | 9篇 |
2011年 | 9篇 |
2010年 | 12篇 |
2009年 | 6篇 |
2008年 | 13篇 |
2007年 | 7篇 |
2006年 | 5篇 |
2005年 | 3篇 |
2004年 | 2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51.
面对偌大一个对于高级管理人才急迫需求的中国市场,我们眼睁睁看着“大学生就业难”这么快就延伸成“留学生就业难”,由此引起的惊愕,不亚于当头浇下了一盆凉水…… 相似文献
52.
吸引海外留学人才的政策与法律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张应根据建设人才强国的发展战略需要,从海外新华人华侨的实际出发,参考国际趋势,认真反思近三十年来留学归国政策的经验教训,依据出生地主义、自愿和对等三原则及时修改国籍法,承认有限制的双重国籍。 相似文献
53.
1921年,一百余名留法勤工俭学生因为抢占中法里昂大学,被法国政府武力遣送回国.他们从上海到北京、广州甚至回各本省呼吁救助,请求南北政府、各本省当局及社会各界帮助他们维持目前生活,解决继续求学问题,归还行李,质问法政府强行遣归理由.政府当局和社会各界尽力给予同情与救济,对愿在京沪求学的学生发给津贴,对愿回籍的发放川资,基本上满足了学生提出的救助要求. 相似文献
54.
郑青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2):147-148,152
留学归国人员是高校统战对象之一,随着改革开放以来高校留学归国人员不断增多,许多高校设立留学生同学会或联谊会等统战团体,开展留学归国人员统战工作,进而发挥留学归国人员的独特优势服务高校科学发展。准确把握当前高校留学归国人员群体的特点,探索高校留学归国人员作用发挥的有效途径,是时代赋予高校统战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55.
屠文淑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19(2):59-64
建国初期,中国社会经过大动荡、大剧变后,步入了和平恢复阶段。归国知识分子在新旧政权的更替中选择了新政权,探寻他们在特定历史阶段的思想信念、情感心理的变化,昭示他们的文化精神和人格品质,在于使中华传统精神的价值内核得到传承,为民族心理和社会道德的提高提供丰厚资源,具有促进现代人文精神与信念追求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56.
石源华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4):32-38
留美归国学人在民国职业外交家群体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和比重。民国职业外交家群体的形成与中国留美归国学人密切相关。民国职业外交家群体的崛起和扬名天下,则是留美归国外交家在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上进行外交努力的结果。抗日战争时期,留美归国外交家积极推行国民政府的"抗日外交"和"大国外交",作出了卓越的历史贡献,使民国职业外交家群体达到其发展史上的顶峰。研讨留美归国学人与民国职业外交家群体的关系,可以深切感受中美文化交流对于中国近代外交制度的形成及中国与世界的接轨,乃至整个中国社会的进步所产生的重要作用和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7.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1)
1912年10月8日梁启超归国这一民初政治史上令人瞩目的事件可作为观察民初政争的窗口。梁启超结束海外流亡生涯得以回国乃得益于民初政争形势的转变。梁氏归国初期的20余天里,在他周围,袁世凯、共和党、民主党、国民党激进派、稳健派等各方势力纷纷出场并展开了竞逐与博弈。基于利益方面的考量,梁启超与各方派系的关系,既体现了沟通与合作的一面,同时充满了矛盾与斗争。值得注意的是,透过梁归国前后所关联的史事,不仅再现了走进共和之际梁思想历程的变迁,而且可以隐约预见民初政党政治的若干走向。 相似文献
58.
交通工具以人力车为主 我出发去北京留学是昭和三年,即1928年,民国十七年的四月。在那里呆了三年,在昭和六年,1931年,民国二十年四月归国。1931年是“九·一八”发生之年,我是在此之前的四月回国的。这事怎么说呢?也算是一种幸运吧。 相似文献
59.
2011年上半年,中组部人才工作局、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专项办委托专业调查机构对“千人计划”实施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对象包括“千人计划”人才(包括创新人才和创业人才)、家属、用人单位、国内人才、公众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