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1篇
综合类   30篇
社会学   4篇
统计学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1918年,吴宓在梅光迪的介绍下,师从白璧德先生并终身服膺其"新人文主义"的思想,绝非一种历史的偶然。考论吴宓早年对文学的极大兴趣,与报业的渊源及其办报的初步实践,在"新关学"的影响下形成的道德自律,以及清华7年对西方人文传统的倾向性接受等,初步构成了他的知识框架,呈现出好德内省、新旧兼蓄、中西会通的思想取向。这些不仅是吴宓游美期间(1917—1921)接受白璧德"新人文主义"的"种子因",而且也为此后吴宓及其同仁创办《学衡》杂志埋下了伏笔。从这个意义上看,吴宓游美之前的知识结构可视为"学衡派"前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2.
陶渊明是孟浩然最心仪的人物,因而两人在生活道路、为人作风和审美趣味等方面,有着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但由于所处的时代不同、人生遭际有异、接受教育与影响的差别,两人之间也就有明显的差异。从孟浩然服膺陶渊明及对陶诗的传承,可见陶渊明影响的深远。  相似文献   
33.
陶渊明在4l岁归田后所作的田园诗,历来备受推崇。而其后古人所崇尚的“静趣”在陶渊明的归田诗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和体现,并成为其归田诗的基调。  相似文献   
34.
本文阐述了明代以前苏州桃花坞盛极一时的景况。后因朝代更替,桃花坞名胜屡遣兵灾,渐趋衰败, 直至湮没;桃花坞盛景成为人们美好的追忆。  相似文献   
35.
陶渊明是孟浩然最心仪的人物 ,因而两人在生活道路、为人作风和审美趣味等方面 ,有着许多惊人相似之处 ;但由于所处的时代不同、人生遭际有异、接受教育与影响的差别 ,两人之间也就有明显的差异。从孟浩然服膺陶渊明及对陶诗的传承 ,可见陶渊明影响的深远。  相似文献   
36.
人生很多遗憾,有的可以弥补,有的只能一声叹息。尤其是对父母的孝心,错过了将成为永远的遗憾。俗话说:“活着不孝,死了嚎叫。”又有什么意义呢?  相似文献   
37.
网络云端服务提供者侵犯著作权罪具有犯罪主体新颖、犯罪方式独特、犯罪情节复杂的特点。刑法学界关于网络服务提供者是否需承担刑事责任问题以及网络中立帮助行为是否成立帮助犯问题未能达成共识,使得网络云端服务提供者侵犯著作权罪的认定面临着理论上的困境。我国关于侵犯著作权罪的刑事法律规范大多形成于网络云端技术诞生之前,网络云端技术的出现给网络侵犯著作权罪的认定带来了新问题。在侵犯著作权罪刑法规则尚未作出更新性应对之前,应当积极发挥司法的自我适应功能,对于网络云端服务提供者侵犯著作权的行为,可以基于实质解释论的立场,在不违背罪行法定原则的前提下,对“复制发行”、“以营利为目的”、“犯罪主观”等犯罪构成要件进行扩大解释。  相似文献   
38.
现在的周公研究多依据《尚书》中的周初诰辞,而对武王克商以前的周公事迹几乎无人问津。其实,《逸周书》保存了大量这一时期的周公事迹,由于种种原因,该书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书中记载周公与武王谋划倾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他们继承文王的政治经验,也体现了周公早期的思想主张。我们认真体会春秋时人说到的“文武之政”,将《逸周书》与《尚书》进行比较,注意周公思想的整体性与阶段性的特征,就能够更好地理解《逸周书》的记载。  相似文献   
39.
杨煜 《现代交际》2014,(11):62-62
陶渊明的诗在南北朝时影响甚小。刘勰著《文心雕龙》,对陶渊明只字未提。钟嵘《诗品》列陶诗为中品,称陶渊明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到了梁代,昭明太子萧统对陶渊明推崇备至:"其文章不群,词采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之与京"。本文以《归去来兮辞》为底本,来论述陶渊明的田园情怀在《归去来兮辞》中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40.
现在的周公研究多依据《尚书》中的周初诰辞,而对武王克商以前的周公事迹几乎无人问津。其实,《逸周书》保存了大量这一时期的周公事迹,由于种种原因,该书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书中记载周公与武王谋划倾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他们继承文王的政治经验,也体现了周公早期的思想主张。我们认真体会春秋时人说到的"文武之政",将《逸周书》与《尚书》进行比较,注意周公思想的整体性与阶段性的特征,就能够更好地理解《逸周书》的记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