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9355篇 |
免费 | 1736篇 |
国内免费 | 454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7094篇 |
劳动科学 | 1166篇 |
民族学 | 2720篇 |
人才学 | 3540篇 |
人口学 | 1013篇 |
丛书文集 | 23580篇 |
教育普及 | 4篇 |
理论方法论 | 5857篇 |
综合类 | 40223篇 |
社会学 | 11879篇 |
统计学 | 446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27篇 |
2023年 | 1670篇 |
2022年 | 1351篇 |
2021年 | 1604篇 |
2020年 | 1492篇 |
2019年 | 1480篇 |
2018年 | 678篇 |
2017年 | 942篇 |
2016年 | 1573篇 |
2015年 | 2397篇 |
2014年 | 6663篇 |
2013年 | 5654篇 |
2012年 | 6664篇 |
2011年 | 7795篇 |
2010年 | 7540篇 |
2009年 | 7448篇 |
2008年 | 9144篇 |
2007年 | 5832篇 |
2006年 | 5702篇 |
2005年 | 6112篇 |
2004年 | 5662篇 |
2003年 | 5252篇 |
2002年 | 5151篇 |
2001年 | 4843篇 |
2000年 | 3827篇 |
1999年 | 1213篇 |
1998年 | 834篇 |
1997年 | 613篇 |
1996年 | 500篇 |
1995年 | 288篇 |
1994年 | 264篇 |
1993年 | 265篇 |
1992年 | 151篇 |
1991年 | 185篇 |
1990年 | 137篇 |
1989年 | 138篇 |
1988年 | 18篇 |
1987年 | 13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11篇 |
1984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3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991.
法治治理是全球治理模式的最大公约数,“一带一路”倡议是支持可持续发展的世界性公共产品,二者具有天然的共生性。东盟国家历来处于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区域,在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当前,中国—东盟关系已成为亚太区域合作中最为成功和最具活力的典范,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例证。面对全球层出不穷的风险挑战,中国—东盟健康发展的经济、贸易、文化关系为区域和全球稳定提供了支持。丝路精神特别是海丝文化所指向的世界和平与发展理念是实现人类生存与进步的方法,也是中国—东盟硬法与软法法律效力的深层次来源。法治“一带一路”视野下,中国—东盟规范性体系外在表现为“软法—硬法”嵌合治理体系,内在表现为外散内紧式开放性规范体系。这一体系是基于丝路精神的、由硬法与软法共同组成的综合性规范性结构,既包括法律,也包括政策、标准等;既包括国际法规范,也包括国内法规范。法治“一带一路”、“软法—硬法”嵌合治理体系、外散内紧式开放性规范体系是对法治“一带一路”视野下中国—东盟规则体系在不同维度上的刻画。从实践性角度,中国—东盟规范性体系可区别为框架性规范与领域类规范,其中,领域类规范以经济类规范为主... 相似文献
992.
数字时代,数字服务贸易日益成为全球贸易增长的新动能,也成为全球价值链转型升级的新赛道。基于WIOD提供的最新世界投入产出表,构建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和实证计量模型,从增加值视角重新审视中国数字服务贸易的价值构成、分工演进及其决定因素。研究表明:中国数字服务出口国内增加值规模及其比重迅速攀升,进口国外数字中间服务增加值规模及比重呈现出显著的下降态势;中国数字中间服务出口间接增加值规模总体上大于进口国外数字中间服务增加值;中国主要以后向参与方式融入全球价值链,前向参与度呈现出先降后升趋势,部门之间存在显著的异质性;垂直专业化、FDI、R&D、数字基础设施质量、制造业出口规模对中国数字服务出口增加值及分工地位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数字服务发展水平和贸易渗透率对二者的影响存在差异性。最后,针对研究结论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993.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和必然要求。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法治的引领、规范和保障作用,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大局中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妥善应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所面临的难题和挑战。 相似文献
994.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文学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已经成为世界文学的重要构成部分。张志忠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世界性与本土性交汇:莫言文学道路与中国文学变革经验”是对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文学发展所做的一个抽样研究,该项目结项成果“莫言与当代中国文学创新经验研究丛书”(9种)以莫言的文学创新道路为中心,揭示其与新时期文学和百年中国乡土文学的内在联系,全方位拓展了莫言研究空间,深化了对中国当代作家和当代文学进程的研究,有助于世界进一步了解莫言等中国作家。世界性与本土性的文化交汇、新时期文学和百年中国乡土文学的进一步助推,是莫言创作变革创新的内在条件,也是他走向世界、获得世界声誉的重要原因。今年是莫言先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10周年,丛书出版对纪念莫言先生获奖具有特别的意义,但更重要的是以“世界性与本土性交汇”为契点,探讨莫言文学道路的发展与流变,分享莫言创作与中国文学变革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995.
布迪厄资本论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布迪厄资本论概述 在法国社会学大家布迪厄(P·Bourdieu)眼里,资本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政治资本、经济资本、文化资本、符号资本、社会资本、法律资本等等,其中经济资本、文化资本与社会资本是三类基本的资本形式。布迪厄批评古典经济学的资本概念只关注了经济资本而没有关注另外一些重要的资本形式。他认为,一种关于社会实践的总体理论,如果不把自己局限于经济,就应当全面地把握资本,充分考虑资本的各种形态,不同形式,并且努力发现不同的资本形 相似文献
996.
围绕马克思的当代性问题展开讨论 ,这反映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面临的“无根性”危机。为了克服这种危机 ,学术界出现了“移心式”的重建与“溯源式”的开新两大走势 ,或者说涌现出了“理论重建”、“话语重释”与“语境回归”这三种有影响的研究思路。文章认为 ,理解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意义问题不是一个维度能够解决的 ,而是需要多维的研究角度相结合才可能完成。关键是不能把历史地理解马克思与当代性地解释马克思、“移心式”地重建与“溯源式”地开新这些途径对立起来 相似文献
997.
999.
现代汉语的诗性空间——论20世纪中国新诗语言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问题是 2 0世纪中国新诗历史发展中一个相当重要的论题。围绕着中国新诗语言这一总的论题 ,有三个难以绕开的基本问题 :第一 ,就新诗语言资源而言 ,如何在白话与欧化的历史两难处境中寻求适于新诗语言的内在资源 ;第二 ,就新诗语言质地而言 ,如何在古典与现代的现实张力中 ,在二者的差异性和延续性中摸索到促动新诗语言自我生成和更新的“基质” ;第三 ,就新诗语言风格而言 ,如何在实行对口语与书面语的双重超越后 ,构建符合新诗语言特性的多样化风格。它们构成了探究中国新诗语言问题的“元问题” ,所有关于新诗本质的认识、关于新诗特性的悟察和关于新诗整体成就的评价等等问题 ,都可以此为基点得以展开 相似文献
1000.
中国电信业的快速发展和入世带来的宏观环境的变化,加剧了中国电信业制度不均衡的矛盾;
推进了电信业的制度创新。为此借鉴新制度经济学和自组织理论,对电信业制度不均衡的现状及成因进行分
析,从而认为应以强制性制度变迁推动产业层面的重组和企业层面的具有自组织能力的电信企业的形成。最
后,结合我国电信业制度不均衡的现状,提出了制度创新的若干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