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8篇
  免费   134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18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319篇
人才学   5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166篇
理论方法论   27篇
综合类   873篇
社会学   57篇
统计学   7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97篇
  2011年   100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95篇
  2007年   90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创业史》和《白鹿原》在史诗品格和人物配置的结构框架等方面,有着很多相同之处,但是不同的主题取向和审视角度,使人物关系、人物质的规定、价值意义和对主题的揭示等方面的基本特征截然不同。《创业史》的人物在时代特征的掩盖下,失去了独特的个体性,是特定历史的说明;《白鹿原》的人物始终保有独立的个别性,个人生存状态和心灵历程的总和,组合成独具特色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942.
彝族远古英雄支格阿鲁是全体彝族人民认同的最受崇敬的祖人。他在几千年的流传过程中被彝族人民理想化地塑造成了一位神力无比、决胜一切的神话英雄人物。支格阿鲁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而不断征服自然、战胜邪恶、勇往直前的思想精神及其理想完美的形象,教育和激励着一代代彝族人民不断进取。彝族英雄支格阿鲁及其文学流传于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等彝族居住的省和自治区。其流传情况及所反映的文化信息有同质的,也有一些差异,呈大同小异状。  相似文献   
943.
《彝族民间文学概论》自立项为省级精品课程以来,我们通过课程网站维护、教学资源更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推进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为提高新世纪民族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实用型彝汉双语人才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944.
彝族的祖灵信仰是彝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彝族产生祖灵和竹灵祭有其深刻的历史和社会缘由, 祖灵祭这一信仰民俗也成为彝族人义不容辞的社会义务。现实生活中祭祖拜灵是为繁衍子孙、六畜发达、五谷丰 登,为维护社会道德秩序。  相似文献   
945.
在建国六十周年这样一个具有历史纪念意义的年份,活跃在荧屏上的无疑是红色革命历史题材的影视剧。从《走西口》、《我的团长我的团》到《潜伏》、《人间正道是沧桑》等等,不一而足。2009年6月,《人间正道是沧桑》(下文简称《人间》)在中央电视台电视剧频道播出后,顺利夺得该频道上半年电视剧收视第一。在众多同类题材的影视剧中,《人间》一剧之所以广受欢迎,好评如潮,值得探析之处不少。在我看来,该剧的叙事艺术无疑是其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不仅如此,它也将建国以来的红色叙事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人间》整合了建国以来革命历史题材的叙事模式,将史诗性叙事、传奇性叙事和成长性叙事融为一炉,开创了红色叙事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946.
李舜华 《浙江学刊》2004,(5):104-109
本文上溯宋元平话、下衍万历以后作品,详细考察了早期章回小说中的一些英雄史诗母题,认为将英雄的出生与宇宙的开辟相联系,赋予英雄一定的叛逆内涵,模糊敌对双方的道德观念,以宇宙秩序的循环来解释新旧历史秩序(新旧英雄)的更替,这一史诗结构已在某种寓意上直接支配了早期章回小说的潜在结构;由此可见,从<三国>、<水浒>,经熊大木诸书、<英武传>等,至<西游>、<金瓶梅>,实际糅入了数百年来新兴市民对宇宙(历史)秩序及秩序中个体存在的思考.  相似文献   
947.
文章在论述彝族先民(古羌人)各部落群体服饰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彝族服饰的因素,认为地理环境、生产方式和经济状况等因素是影响彝族服饰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48.
彝族民间长诗是彝族人民口头创作流传的现实性强的长篇散文故事 ,有着鲜明的区域性特点。本文对《阿嫫妮惹》、《阿诗玛》、《珠尼阿依》三部长诗的主题思想、艺术构思、人物性格等进行了深入细致的阐述 ,揭示它们如何艺术地体现了彝族人民的文学创作智慧和彝族人民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949.
陈卉 《当代老年》2006,(10):28-30
“让历史告诉未来” 雪山、草地、恶劣的气候、艰苦的环境、纷繁的战事、伤病的折磨…… 至今,没有人能够说清楚究竟有多少年轻的生命倒在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上,更没有人确切地知道经历过长征的人们又有多少长眠在日后漫长的革命征程中。即使今天健在的老红军也已到了生命的暮年。英雄老矣.然而正是这些逝去的活着的英雄们,为改变中国的命运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书写了—部大气磅礴的红色史诗。历史不能忘了他们! 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本刊特别策划:寻访健在的红军长征亲历者。让广大读者和这些老红军战士—起重温70年前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  相似文献   
950.
《呼啸山庄》和《贡达拉史诗》是埃米莉.勃朗特两部不同体裁的作品。虽然它们体裁不同,故事不同,可是它们实际上是同质异构,形成于不同时期,一脉相承,前后呼应。它们在主题寓意、人物塑造、情节事件、思想感情及其表达等方面有惊人的对应之处和密切的联系。它们一部是小说,一部是诗歌。它们殊途同归,异曲同工,演绎了人类情感的艰难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