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24篇
  免费   445篇
  国内免费   105篇
管理学   1864篇
劳动科学   125篇
民族学   467篇
人才学   431篇
人口学   67篇
丛书文集   4999篇
理论方法论   827篇
综合类   10213篇
社会学   1466篇
统计学   215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182篇
  2022年   230篇
  2021年   243篇
  2020年   248篇
  2019年   257篇
  2018年   128篇
  2017年   274篇
  2016年   341篇
  2015年   590篇
  2014年   1208篇
  2013年   1021篇
  2012年   1173篇
  2011年   1364篇
  2010年   1298篇
  2009年   1386篇
  2008年   2354篇
  2007年   1507篇
  2006年   1082篇
  2005年   1158篇
  2004年   873篇
  2003年   831篇
  2002年   765篇
  2001年   655篇
  2000年   525篇
  1999年   294篇
  1998年   200篇
  1997年   132篇
  1996年   89篇
  1995年   63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6篇
  1982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31.
132.
尤三姐是《红楼梦》中一个比较重要的人物形象。由于《红楼梦》在版本上有“脂本”、“程本”两大不同系统 ,不同版本系统中的尤三姐的艺术形象也就有很大不同。对此 ,红学史上是有争议的 ,但是争论者往往各执一词 ,常常出现片面和偏激。平心而论 ,两个尤三姐形象的塑造 ,其实各有所短 ,亦各有所长 ,人们不应该轻易肯定或否定。然而如果认真比较分析 ,就尤三姐形象的悲剧意义和可信程度而言 ,笔者认为“脂本”系统高于“程本”系统。  相似文献   
133.
本文说明语言信息的形式有表意作用,阐明语内意义的概念以及翻译语内意义的必要性,并从三方面论证可译的理论依据。结合语内形式在原语和译语中的语言、文化对应状况,探讨语内意义翻译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34.
宋代文人投身自然 ,实质上是一种由社会主体向自然主体的角色转换 ,这种角色转换表现为 4个层面 :在行为上诗酒山林、随遇皆乐 ;在心理上“安于冲旷、不与众驱”;在思想上“无愧于中、无责于外”;在感情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四个层面归结到一点 ,则是抒写山水 ,营造“心灵屋宇”。文人们在这些“心灵屋宇”中流泄的是真挚的情感 ,人生的顿悟和孤芳自赏的高洁品格  相似文献   
135.
论当事人的程序参与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论述了当事人程序参与权的内涵、程序意义, 并从宽松的参与时空、经济的参与方式、充分的参与效果等方面论述了对当事人参与权的保 护。  相似文献   
136.
流行语的界说与初步描写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文章紧扣当代语言生活的现实,以一般现代汉语教材和语言学词典未列或语焉不详的流行语作为考察对象,着重论述和分析了流行语这种跨层级的语言现象的来源、表现形式及其特征,同时还剖析了目前流行语使用上的若干倾向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137.
文章探讨宋志怪小说的生成因缘,认为其一方面得力于对前代小说精华部分的不著痕迹的化用,但更离不开作家对时代文化精神的借助和融会,及其在艺术形式上的努力创新。  相似文献   
138.
工艺不仅是一种现象 ,而且还是一种精神。对工艺内涵的界定 ,如果仅凭直观 ,是不可能满足定义要求的。为了正确地把握工艺的本质 ,需要运用辩证的思维和发展的眼光 ,在精神层面展开研究。同时 ,将其纳入人类审美文化发展的广阔的视野 ,才能进一步看清工艺的审美属性 ,了解它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39.
闻一多曾接受过象征主义艺术思潮的影响,其诗论中有关象征的论述和诗歌创作中的象征笔法,呈示出闻一多诗歌的象征艺术倾向。深入研究这一艺术倾向,对于把握闻一多诗歌艺术的丰富性及其对新诗艺术发展的贡献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0.
本文从三个方面"对断章取义"的意义生成机制的合法性予以简要维护。一、依据哲学阐释学理论",前理解"的存在是阐释者不可逃避的宿命所在,因"而此非诗人之情,而引诗者之情也"也即"断章取义"式理解应当是合法的。二、从语义学角度来讲",断章取义""之取"的主要诉求乃为当下的交流效果,只要能够达到此一目的,即"有断章取义而理可通者"那么我们就应当说它是合法的。三、从互文性角度来审视",断之于彼,而无损于此"此一命题已经表明对于《诗》的断章取义其意义生成也应当是合法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