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05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22篇
管理学   207篇
劳动科学   17篇
民族学   69篇
人才学   48篇
人口学   19篇
丛书文集   685篇
理论方法论   101篇
综合类   1683篇
社会学   222篇
统计学   47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77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114篇
  2014年   177篇
  2013年   141篇
  2012年   190篇
  2011年   193篇
  2010年   182篇
  2009年   204篇
  2008年   252篇
  2007年   203篇
  2006年   152篇
  2005年   138篇
  2004年   119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81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铁凌  华林 《小康生活》1997,(1):25-26
四川武隆县石柱科委在专家和科研人员12年艰辛努力培育出来的彩色长毛兔。现已有深绿、碧蓝、红棕、紫红、金黄、墨黑、黑褐、荧光等13个纯天然色彩。经四川省科委检索查验认定:该项成果属国内首创。  相似文献   
72.
道教在哲学思想上基本采用道家思想,道家这一概念一定程度上涵盖道教这一概念.道家看事物有内外景之分,牟宗三关于"现象与物自身"的说法,只是就外景说话,缺少内景部分.道家内外景合二为一便可得到物自身的看法."缘"其实是现象,顺缘观万物不能得到究竟看法.  相似文献   
73.
从传播所使用符号类型的角度,侗族传统传播有自然物符号传播、人工物符号传播、口语符号传播和书写符号传播等几种基本传播方式.由于过去没有自己的规范性文字,侗族的实物符号传播比较多见,口语符号传播尤其是音乐比较发达,而其书写符号传播则颇具特色.侗族传统传播的许多形式正在不断退出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74.
物的瑕疵担保责任旨在平衡买卖合同中双方当事人利益,自罗马法以来物的瑕疵担保责任就独立于债不履行责任。近年来,以德国为代表的债法改革改变了此责任的定位。明确物的瑕疵担保责任制度在我国《合同法》中的地位,通过我国合同法与域外国家或地区相关制度的比较,理论上加深对此制度的认识,对于未来民法典体系之构建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75.
克罗齐直觉主义美学的提出与摆脱包括文类规范、规则在内的概念主义泥淖关系紧密,艺术直觉品的特性、心灵活动四阶段说构成了对文类划分、文类等级、缺类现象、文类规则及“三一律”的否定式批判.文类概念经验层面的实践效用主要表现为:借助文类概念来采集、限制和管理实践中的直觉外射物;实践中的各类文学作品,可作为备忘刺激物服务于直觉品再造.克罗齐的直觉主义美学堪称康德美学的意大利修订版.克罗齐在西方文类理论史上显然是一位承前启后的枢纽式人物,他以一种不免极端的姿态化喧嚣为虚无,彻底终结了古典主义文类理论的最后气息,值得我们认真反思.  相似文献   
76.
青年鲍德里亚的研究是人们长期忽视的领域,尤其是对青年鲍德里亚思想的基本定性存在严重误识,特别是将鲍德里亚《生产之镜》之前的思想判定为"新马克思主义"的说法.本文认为,在鲍德里亚的思想中根本不存在一个所谓的"马克思主义阶段",他从来不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青年鲍德里亚早期文本中呈现的哲学观念,其理论起点恰恰是后马克思思潮,而正在形成的基本学术逻辑主体上已经是莫斯-巴塔耶的草根浪漫主义.  相似文献   
77.
禁发必有时、取物不尽物、物吾与也,这些体现出儒家区别于基督教和佛教文化对待自然的节制态度:顺应四季的变化规律是节制利用自然的前提,适可而止地利用自然资源是节制利用自然的途径,人与万物一体的观念是节制利用自然的思想根源。儒家偏重自然资源的有节制永续利用,与近代西方无止境利用自然观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相似文献   
78.
劳力一劳心之辨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结构性论题,直接关联着对于人类第一位的社会实践——生产劳动及其成果的评价。中国传统文化约略经历了劳力—劳心结合的圣人创物说和劳力—劳心分离的小人末技说两大阶段,当下正追求在新生产力基础上的劳力—劳心结合的众生创物前景。  相似文献   
79.
王阳明作为明代心学的代表人物,其学说影响了明代中后期的整个学风,其对“心”的阐发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阳明所言之心,体万物而不移,妙运生生而不穷,即性即理,而为人一身之主宰.心物关系中的心应该在这种含义下理解.王阳明用“意之所在”与“明觉之感应”方式来训释“物”,这两种方式的共同点是都把“物”放在了心的映照之下.最后,可以看到王阳明学说中的“心”、“物”是以互相彰显的方式存在的,而这个桥梁就是“感通”.心物在互相彰显下存在,二者紧紧不离,既无离心之物,也无离物之心.  相似文献   
80.
陈波  金舒 《社会科学战线》2022,320(2):197-209
城市治安状况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文章借助场景理论的研究框架,从城市可见的各类文化舒适物与其中蕴含的文化价值观构成的整体性场景视角切入,通过采集深圳市10个区的82种文化舒适物数据,构建文化场景评价体系,进而以深圳市10个区的治安安全指数为关联研究对象,分析文化场景对城市治安状况的影响关系。研究发现,在15项文化场景维度中,本土性、国家性、正式性、睦邻性、功利主义、平等主义六项场景维度与深圳市治安状况存在显著相关关系。通过方差分析进一步得出本土性、睦邻性、平等主义场景在不同治安分组间具有显著差异性,且呈同向影响关系,一定程度上佐证了文化场景与治安状况之间存在的关联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