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986篇 |
免费 | 148篇 |
国内免费 | 42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46篇 |
民族学 | 77篇 |
人才学 | 38篇 |
人口学 | 2篇 |
丛书文集 | 1651篇 |
理论方法论 | 268篇 |
综合类 | 3850篇 |
社会学 | 236篇 |
统计学 | 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1篇 |
2023年 | 113篇 |
2022年 | 86篇 |
2021年 | 148篇 |
2020年 | 135篇 |
2019年 | 106篇 |
2018年 | 60篇 |
2017年 | 87篇 |
2016年 | 104篇 |
2015年 | 194篇 |
2014年 | 343篇 |
2013年 | 301篇 |
2012年 | 348篇 |
2011年 | 384篇 |
2010年 | 414篇 |
2009年 | 418篇 |
2008年 | 435篇 |
2007年 | 372篇 |
2006年 | 367篇 |
2005年 | 321篇 |
2004年 | 250篇 |
2003年 | 245篇 |
2002年 | 214篇 |
2001年 | 202篇 |
2000年 | 170篇 |
1999年 | 83篇 |
1998年 | 59篇 |
1997年 | 56篇 |
1996年 | 37篇 |
1995年 | 25篇 |
1994年 | 21篇 |
1993年 | 16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11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黄仲则是乾嘉诗坛上有名的诗人,他接受李商隐诗艺所形成的感伤诗美在盛世繁响中特立独行,在诗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笔. 相似文献
952.
画与诗是不同的艺术门类,但两者又有许多相似之处,呈现出主题含蓄、音韵和谐、语言凝炼、意境深远等共性特征。本文试图解析诗和画的共性特征来谈文人画的“诗化”问题。 相似文献
954.
西周人引《诗》作为君王施政比照;春秋人的歌《诗》、赋《诗》、引《诗》活动扩大了《诗》的社会适用范围,《诗》的社会工具性特点也越来越明显,从而引发了《诗》学观从"以《诗》为史"到"以《诗》为训"的变化. 相似文献
955.
沈德潜一生于唐诗用力甚多,唐诗在其诗学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沈德潜重视诗歌史的梳理,也特别注重各时代诗歌所具有的"诗教"之用。唐诗是他对诗歌史进行溯源辨流的起点,也是其考察诗道兴衰的关结点。通过对诗歌史源流正变的清理,沈德潜将唐诗在诗歌自然流变史中的地位和其在诗道兴衰史中的地位结合在了一起进行考察。在诗歌的自然流变中,唐诗虽然处于诗歌发展之流,但又是诗歌之盛;在"诗教"传统中,它又传承了诗教之正。因此,在沈德潜的诗学体系中,唐诗获得了崇高的诗史定位。 相似文献
956.
李白乐府诗中拟代弃妇、思妇、勇妇、女仙等女性立言,表达对远人的思念,对爱情的渴望,对负心人的怨愤,对自由的企盼,使女子摆脱心理束缚,畅言心声,抒写女性情感历程。而这些代言诗的出现,与李白深层心理机制以及乐府诗同题创作的承继性、儒道思想中的女性意识等原因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957.
杜甫诗和关汉卿杂剧都塑造出众多的平民形象.他们塑造的平民形象既有相同点,又有明显的差异.杜甫在其塑造的平民形象中渗透了寒士意识,体现出中国古代文学发展期的鲜明特征.关汉卿在其塑造的平民形象中渗透了市民意识,体现出中国古代文学蜕变期的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958.
"诗言志"以语言符号的神秘,揉和了长远时间里那些或隐或显的历史的、哲学的、宗教的等文化因素,在巫觋特定的仪式中生成了这样一种独特的文化存在.本文对于"诗言志"的解读,重在考察其在开放的历史时空中对流动着的具有不确定性的文化情境与其互动生成之关系,以揭示其发展与嬗变. 相似文献
959.
吴河清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4(5):88-96
赋得体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种特殊形式,它脱胎于齐梁公宴诗,流行于陈隋,至唐代大放异彩。初唐赋得体诗扬弃六朝锦色,开启了唐三百年风雅之盛;盛唐赋得体诗恢宏阔大,自然浑成,尽显大唐气象;中唐赋得体诗体悟精巧,细致精雅;晚唐赋得体诗在苍凉末世的余晖中徐徐落幕。起自唐代赋得体的省试诗,具有规范的制作标准并体现出特殊的心理期待。学界对于唐代赋得体的研究,目前尚停留在概念的界定与省试诗和应制诗的研究。 相似文献
960.
章可敦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5,(1):130-134
《诗经》中战争诗不多,且大都正面描写的是朝廷军队磅礴的气势、显赫的威仪,没有战斗场面的具体描绘。形成这种独特文学风貌的原因很多,主要有周礼的影响,周统治者敬德、保民、惠民的思想,周人威仪外显的特点以及诗歌作者文武兼备之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