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篇
  免费   5篇
管理学   5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28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141篇
社会学   39篇
统计学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1.
徐志摩诗歌的艺术魅力与传统文学中的词存在一定的相似性。本文从徐诗中艳、柔、悲三种美学风格入手,探讨了徐志摩诗歌在审美方面对古典词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徐志摩始终坚持了富于西方人文精神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立场, 在这点上, 他是以一个民族传统文化叛逆者的形象出现的, 但是, 中国民族传统文化中无可逃避的文化基因仍然对其产生着深层的影响。比如, 哀而不伤的中和美, 清水芙蓉般的自然美, 秘响傍通的含蓄美,清新雅洁的意象美等, 均体现了其新诗创作受制于民族传统文化规范的痕迹。  相似文献   
13.
在新诗体式因不加节制而趋于散漫之时,徐志摩重视诗歌样式,强调诗歌语言的音韵美等理论,适时地匡正了人们对新诗的诸多误解。他以其丰富多样的创作实践探索新诗的体式结构、艺术构思与表现手法、意境创造等,并成为中国新诗表现形式的拓荒者与理论家。  相似文献   
14.
天狼星之恋     
黄凌 《伴侣(A版)》2008,(1):36-37
正列车行驶在俄罗斯的茫茫雪原,包厢里鹅黄的壁灯此刻显得更加温暖。在这样一个寒冷的异国旅途中,我似乎又回到了那个关于《安娜·卡列尼娜》的冬夜。  相似文献   
15.
无法潇洒的“再别”──《再别康桥》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徐志摩《再别康桥》的“再”字入手,通过作者前后两次去英国剑桥大学的不同经历,分析比较两次“来”,两次“在”,进而体味两次“别”的完全不同心态,力图穿透诗行表层的滞洒、飘逸,揭示全诗内涵的无措、无望、无奈情绪,进而以诗人郁闷,迷茫,孤寂的创作心理,从一视角展示本世纪20年代置身于东西方文化追求冲撞中的中国知识者的特殊心态。  相似文献   
16.
1922年以前,随着历史大潮,徐志摩对科学基本上持肯定态度,认为科学是“近代物质文明的柱子”。从1922年后期开始,他加入“人文”的维度来考察科学,并开始使用“科学主义”的概念,认为机械主义、科学主义奴缚人类心灵的自由。他相信,要解决“纯粹科学”的形而上品格与“运用科学”的功利性沦落这两者之间的矛盾,必须用道德、人文的“圣水”洗涤科学的“斑点”,以人文之手握住科学这把双刃剑。  相似文献   
17.
戴玉 《南方论刊》2006,(12):92-93
徐志摩是以诗而著称的,但是他的散文同样的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康桥现象是其中比较有特色的一个,本文是由此作为一个切入点对徐志摩的散文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8.
写给青春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徐志摩沉吟着:悄悄地我走了,正如我悄悄地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可是有感情的人,怎能如此抗拒情感呢?有回忆的人怎能抗拒回忆?  相似文献   
19.
微心情     
饥饿使我成为一个对生命的体验特别深刻的作家。长期的饥饿使我知道,食物对人是那么的重要。什么光荣,事业,理想,爱情,都是吃饱肚子之后才有的事情。因为吃,我曾经丧失过自尊;因为吃,我曾经被人像狗一样地凌辱,因为吃,我才发奋走上了创作之路。——莫言走着走着,就散了,回忆都淡了;看着看着,就累了,星光也暗了;听着听着,就醒了,开始埋怨了;回头发现,你不见了,突然我乱了。——徐志摩世事往往如此,想回头已经来不及,即使你肯沦为劣马,不一定有回头草在等着你。曾经我们都以为自己可以为爱情死,其实爱情死不了人,它只会在最疼的地方扎上一针,然后我们欲哭无泪,我们辗转反  相似文献   
20.
【正】风流名士1960年7月17日的台湾《新闻天地》上有块豆腐干小文:《胡适博士有两名女秘书》,原来,新闻界采访胡适,都不能获得第一手消息,因为胡现有两名拥有特权的女新闻秘书:一是《中央日报》女记者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