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篇
  免费   5篇
管理学   5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28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141篇
社会学   39篇
统计学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徐志摩是中国新月派诗人的代表,他倡导的新格律诗对中国诗歌有着较大的影响。接受中西方文化熏陶的徐志摩文学创作,他在英国留学期间开始写诗,这个时候就透露出来一种理想主义文学理想。他的诗歌拥有韵律美、意境美以及意象美、性灵美等艺术特点,本文就是来探讨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美。  相似文献   
62.
读徐志摩     
第一次接触到徐志摩,是从一部电视连续剧里,演绎他与三位女子说不清道不明的感情纠葛。说理不清,至少在年少的我是这样认为。后来,渐渐读到一砦名家的诗,其中就有徐志摩那首朗朗上口的《再别康桥》那一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宛如一朵芙蓉,  相似文献   
63.
美丑对照原则是法国作家雨果提出的一种美学思想。以美丑对照原则观徐志摩与陆小曼合作的一部戏剧,也是徐志摩创作的唯一一部戏剧《卞昆冈》,可以看出,徐志摩笔下的人物形象鲜明地体现了这种美与丑的对照。首先表现在人物自身的美丑对照上,具体体现在卞昆冈外在的强壮与内在的懦弱之对照、李七妹表面上的贤良与暗地里的毒辣之对照;同时还表现在人物与人物之间的美与丑对照,具体体现在卞昆冈对爱情的执着与李七妹对感情的放纵、严老敢的正义与搴七妹和尤桂生的邪恶、阿明的善良与李七妹和尤桂生的歹毒的鲜明对照上。  相似文献   
64.
在“性别回归”背景下,以徐志摩和陆小曼的婚恋悲剧为个案,反思了当前的女性学教育:不可以按照推崇传统性别文化的标准来建设女性学,而应当从社会性别视角切入使女性自觉地意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并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缩小妇女的社会性别角色与社会发展需求之间的距离,促成人类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5.
作为与"复义"诗歌相对的"单义"诗歌,其诗美主要在形式。因为正是其显在的外在形式建构了一个潜在看不见的"文学场",使其美得以表现,并获得永久性保存。因此,鉴赏与评论现代诗歌史上的"单义"诗歌,必须转换批评者的思维方式,摒弃传统侧重主题思想内容层面的意识形态式的社会学批评模式,从诗歌形式入手,才会做出与诗歌自身属性相应的鉴赏、阐释与评价。  相似文献   
66.
在对徐志摩产生过影响的作家中,泰戈尔与徐志摩的交往是最多最深的,这为我们考察泰戈尔对徐志摩的影响提供了便利。泰戈尔是一位具有较为完善的哲学思想的作家,他的人格哲学,是通向他的诗歌殿堂的一把钥匙;要考察他对徐志摩的影响,就必须从哲学的高度着手,并从徐志摩的言论和诗歌中挖掘出能证明这种关系的例证,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更进一步地认识徐志摩的思想和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67.
高考作文中,不乏语言华美之作,但若要达到内容和形式的完美融合,却要使用一定的方法技巧才行。如今年的高考作文:请以酸甜苦辣话高考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很多考生为了能加进华美的辞藻,增加文章的亮色,不惜生拉硬拽地把古代名人的入仕都说成了高考,  相似文献   
68.
读其文,识其人。读梁实秋的作品,我们会发现,他的文章,从来就没有那种"金刚怒目"或者"横眉冷对"式的戾气;世事的不平,人生的悲愤,也大多是以调侃的方式,加以讽刺而已。他的文章,基本上走的是一种平和、典雅的路子;我们从他的文章中,读到的是一派温润和醇厚。想  相似文献   
69.
<正>情迷法国,不分你我。就像徐志摩说过的那样:“到过巴黎的人一定不会再稀罕天堂。”品尝Lafite Rothschild的红酒、欣赏Baccarat的吊灯,观赏阿伦·雷诺的电影,读杜拉斯,聆听巴黎圣母院的钟声,漫步在晚秋的塞纳河畔,寻找卢浮宫美丽的倒影,迷恋Chanel香水、LV手袋、Dior的时装……我想,在这个世界,再也没有一个地方比奢华浪漫的法兰西更适合展开一段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  相似文献   
70.
徐志摩1920~1922年在康桥留学时期形成了以"爱""自由"与"美"为中心的"单纯信仰".1928年重游故地写作<再别康桥>时,"单纯信仰"已经无情幻灭.因此,<再别康桥>不仅仅是一首单纯的惜别诗,它是诗人"单纯信仰"幻灭后的一份感伤的诗意祭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