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8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27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6篇
人才学   15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82篇
理论方法论   39篇
综合类   603篇
社会学   76篇
统计学   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我们的政冶共识是否建立在某种共同认可的原则和假定之上?我们是否具有某种共同队可的价值判断?从本质上讲,这些原则、假定抑或价值判断真的存在吗?除了对诸如民主等普世价值的一般信仰外,当我们面对二战是一场“正义之战”并值得一搏的观点时,人们可能会采用最为宽泛的衡量标准来看待这种共识。而且,假如我们不能容忍政治不道德和政治懦弱,  相似文献   
12.
考察安徽芜湖话中“得”的虚词用法和构词语素用法:一、相当于普通话介词“在/到”;二、相当于普通话动态助词“着/了”;三、相当于普通话语气词;此外,“得”还相当于某些构词语素。与早期白话文进行对比,其中某些现象是历史遗留下的痕迹。  相似文献   
13.
民乐是我国古老的传统民间音乐,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欣赏意识不再局限于传统民乐。处于低谷的民乐,老百姓不爱听,音乐专业人士不愿去研究,偶而有人听听民乐曲,也只是一些老者带着一种怀旧的心情去欣赏一下而已。人民群众对音乐的多方面需要,推动了民乐的发展,一些有识之士,开始了对民乐进行改造、创新。于是出现了“新民乐”。“新民乐”的产生,改变了“民乐”的命运,丰富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为中国音乐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易宝得互动电子白板采用电磁感应原理,分辨率为256dpi。表面采用DuPont Teflon(r)材料制成,专业设计的边框和支架,同时硬件实现10个快捷功能键。鼠标笔可以完全实现鼠标所有功能。  相似文献   
15.
先秦儒家认为音乐对个体修身具有重要作用。儒家乐论中揭示了"以乐修身"的心性论依据,"游于艺"的心理特征,致"和"的修身目标及境界。这些思想对我们反思现代人身心修养之必要,反对艺术教育的功利化等富有启发。  相似文献   
16.
17.
姜夔不但能作诗词,而且精研乐理,能创作乐曲。他的乐曲既能反映他独特的人品气质、内心情感,又具有独特的音乐风格,体现出声情韵律的高度统一。品味姜夔的众多词作,都具有清雅之韵,于婉约、豪放之外,自树一派。姜夔的词作在音阶、调式以及词调旋律、字调等方面所体现出来的音乐风格与其清雅之韵是一致的。此外,姜夔还善于用名贵的古曲、独特的自制曲来表达他一生中经历的情感的高峰体验。  相似文献   
18.
王子今 《人文杂志》2007,(5):134-139
从汉代政治生活中,可以看到执政者"得民和"意识的深刻影响。循吏的表现,是这种政治理念的实践。"召公之政"、"召公之风",在汉代有相当高的社会知名度,有相当强的文化影响力。司马迁在《史记.燕召公世家》中将召公治民成功的成就概括为"召公之治西方,甚得兆民和",它与汉碑文字遗存所见"得众兆之欢心",意义是相近的。汉代文字遗存所见"宜民和众",可以理解为这种原则的解说。"得民和",成为当时理想行政的一种目标,其核心追求是"和"。所谓"上下和合",与儒学政治原则相符合,也是大一统体制下政治经验的总结。在《急就篇》和《焦氏易林》等文献中,体现了这种政治文化理念在当时的普及程度,也曲折反映了较广阔社会层面的政治要求。  相似文献   
19.
罗希 《西域研究》2012,(1):110-118
唐代“解曲”自西域传入,与中原传统音乐融合形成了解曲式曲体。作为一种不循中国音乐传统且能充分抒发情感的音乐表达方式,从音乐角度审视,解曲式曲体具有对比结构的形式美特征;从思想角度审视,解曲式曲体则具有兼容并蓄的多元审美风韵。对解曲式曲体特有风格的研究是隋唐音乐审美文化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解曲式曲体的运用对于丰富我国传统音乐曲式结构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带"得"程度补语句是现代汉语中常见而重要的句式,其结构和语义上的特殊性引起了汉语语法学界的广泛关注。学者们从句法、语义、语用和认知等角度对这一句式进行了细致而深入的探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语法研究领域在不断拓展,对该句式的研究不能只局限于本体方面,而是应该顺应学科发展的新形势,加强该句式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