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6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5篇
丛书文集   32篇
理论方法论   10篇
综合类   52篇
社会学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附释文互注礼部韵略》是最能反映《礼部韵略》原貌的重要资料之一。据我们初步调查,传世的《附释文互注礼部韵略》主要有七种不同的版本,它们都没有经过细致校勘,各有衍误讹夺,尤其是不同版本间若干小韵在反切、又音上的差异,给利用该书研究宋代语音史和宋代韵书史带来了很多不便。我们旨在校正学者们常用的南宋绍定本又音之误,共勘正错讹532处,限于篇幅,仅选取40个颇具代表性的例证,按韵逐条详证。  相似文献   
32.
本文考述元明都城西御敕寺院与畏兀(畏吾)礼佛庙宇,考证高梁桥至白石桥间大护国仁王寺的历史存在,正觉寺、万寿寺建年之推前,白塔寺、大佛寺与其之关联;考释都城畏吾人族际婚,庙会中西域马术等竞技与信仰习俗,庙市中的西域物产,生计居住等与当地的交融.以非汉阈信仰作为功能主义等重物轻灵研究之补裨.  相似文献   
33.
宋太宗时,成都新繁县寺僧绘成太祖御容,但绘成之后长期无人问津.然而神宗时期,这一不符合惯例的御容成为地方社会的珍稀资源,获得四川地方以及朝廷的关注,其崇奉活动在多方努力之下,终于使太祖御容拥有了修建殿宇、朝谒以时的准神御殿待遇,标志着蜀中御容殿的兴起.南宋初年,随着北方沦陷,御容流散,自太宗以下五朝御容由陕入蜀,与太祖御容同殿供奉,形成六朝御容在蜀的盛况.南宋末年,御容殿也因四川局势的败坏,不得不以迁离出蜀结局.无论是北宋还是南宋,围绕御容殿的礼制与待遇,引出不少矛盾,其背后都折射出四川地方政治的种种特点及其与朝廷的微妙关系.  相似文献   
34.
万历中后期,明神宗因国本之争怠于朝政.在廷臣劝谏无效的情况下,司礼监金忠认为自己拥有与士大夫一样辅佐君主的责任,编成 《御世仁风》 并试图进呈御览,体现出空前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该书有意针对万历朝政治与社会情况进行编纂,对"理财"农事"纳谏"三个问题特为致意.通过考察金忠编纂此书的政治期许、 所折射的治国理念以及对万历朝时事的观感,探讨中晚明士大夫"化宦"努力取得的回应与成就,同时也为思考晚明士人与宦官关系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35.
在汉代,《孝经》曾作为辅经之书,但在中国经学史上,一直有人将《孝经》作为儒家最重要的经典,其因大概有三:一是《孝经》所讲儒学道理,简明扼要,容易把握;二是《孝经》容易由理论转化为实践;三是宣传《孝经》,容易收到教化实效。汉唐时期治孝经学者百余家,主要为两大派:一派为今文《孝经》,以郑氏注(并非郑玄注)为主。一派为古文《孝经》,据称孔安国作传。两派互指其伪,难定是非。于是有唐玄宗御撰《孝经》。此御撰《孝经》,乃是玄宗本人亲撰。  相似文献   
36.
从文字学角度解读,御本意为驾驶马车,后又衍生出统治之意.趙字从走,即善跑,从走与肖字意的组合看,可引申为善驭者的后代.御、趙二字相近的文字学寓意恰恰说明历经夏、商、周三代的赵(嬴秦)族仍保持其先祖善牧和善御的传统,因此,牧事和御事即赵文化原生形态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37.
御下有方     
有时候看上去麻烦的双面胶用好了,带来的往往是单面胶不曾有过的惊喜。  相似文献   
38.
39.
在 2 0世纪的王夫之诗学研究中 ,“宾主”说是一个被忽视的问题。王夫之的“宾主”说主要是指诗人在创作中处理心与物或情与景的关系时所应依循的原则 ,是以宾主融合 (与情景妙合相一致 )为最高境界的艺术理想。探讨“宾主”说 ,有助于把握王夫之的“情景交融”论 ,有助于认清他的诗学的真面貌。本文试对王夫之的“宾主”说的理论渊源和基本内涵加以具体阐释。  相似文献   
40.
崔祥瑞 《经理人》2014,(8):66-69
广誉远,一个有着473年历史的中药老字号,不仅现在的名声远低于和自己相差100多年的同仁堂、胡庆余堂、陈李济,而且还恐在资本市场被戴上ST。这家蹒跚的中药企业,在复兴的道路上,不仅资金失血,而且战略上急于求成、产品定位上盲目使用高价精品策略,导致"民心"丢失,失去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