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9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9篇
管理学   350篇
劳动科学   8篇
民族学   13篇
人才学   23篇
人口学   5篇
丛书文集   508篇
理论方法论   103篇
综合类   911篇
社会学   84篇
统计学   12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89篇
  2013年   86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139篇
  2010年   189篇
  2009年   257篇
  2008年   252篇
  2007年   269篇
  2006年   302篇
  2005年   222篇
  2004年   93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采取立法以及各种政策措施推动循环型经济社会的建设与发展,是国际上的重要实践之一。本文在概括国内外推动循环型社会发展动态以及实施立法活动的基础上,对我国正在开展的循环经济立法研究项目进行了系统介绍。阐述了我国循环经济立法研究的基本目标,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特征及立法所关注的关键问题,进一步总结了循环经济立法研究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62.
    
循环经济是当今世界许多国家推崇的经济发展模式。我国目前要建立节约型社会,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也大力提倡发展循环经济。现行的税收政策虽有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优惠内容,但存在着税法优惠条文不规范,优惠形式偏少,缺乏针对性和灵活性等问题。因此,对我国目前现行的税种和税收收入分配体制应进行改革与完善,并加快专项环境保护税种的立法和开征。  相似文献   
63.
循环经济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循环经济的产生与提出有其深刻的哲学认识上的背景。本文深入探讨了循环经济与中国传统哲学价值观的一致性,指出了循环经济是对近代西方哲学思维方式的扬弃,也符合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  相似文献   
64.
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我国解决生态危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方式,却面临着我国沿习外国发展循环经济之路的不可能性、传统经济学方法论的个人主义假设与循环经济发展的整体系统观的现实矛盾以及我国社会经济改革发展阶段与循环经济发展的要求之间的矛盾等主要困境。为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要求从制度保障上改革,创建节约型社会和恢复型社会;从经济体制上改革,创新循环经济的成本投入与收益管理机制;建立文化软约束与法制硬约束相结合的约束机制,循序渐进地推行循环经济和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5.
高校园区是一个由多个高校集中管理的区域,属于人口密集的地方,建设绿色校园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循环经济理念,在开展循环经济实践、探索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过程中注重园区循环经济发展管理模式的构建。本文系统分析了循环经济管理模式的构成,初步建立了高校园区循环经济管理模式体系。  相似文献   
66.
关于循环经济的内涵、特点、意义及对策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循环经济虽然倍受西方学界欢迎的词语在中国出现的时间并不长,但是,学界 却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原因就是中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呼 唤着循环经济。因此,本文对于循环经济的内涵、特点、意义及对策给予了综述。  相似文献   
67.
循环经济立法与我国当前的物资生活条件、文化意识形态、科学技术条件以及经济全球化等社会背景有着多维度的联系,因此,循环经济立法研究首先应采用一种整体视角,将其放在法制运行的整体运动中考虑,只有这样,人为制定的规则才有可能内化为社会互动中的"活法",循环经济立法的目的才能得到实现。  相似文献   
68.
当前,安徽省循环经济法制建设与全省循环经济的实践具有不适应性。结合安徽省省情着手进行地方循环经济立法已经迫在眉睫。安徽省循环经济立法,可以对我省具有特色的发展循环经济的实践、创新的制度进行规范,促进我省循环经济沿着法制轨道向前推进。  相似文献   
69.
循环经济以其对环境保护的重要贡献成为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必然选择,但由于其效益的长远性,使企业和消费者缺乏实施的内在动力,需要政府的积极引导和大力推进。政府发展循环经济有两个模式,强制模式和激励机制。论文探讨了政府激励机制,即政府运用财政、金融、价格等经济手段和行政奖励、环境标志政策、押金返还制度等非经济手段,建立激励机制,引导和鼓励市场主体走循环经济之路。  相似文献   
70.
<正>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理念,发展绿色产业,带动绿色就业己成为实现更高质量就业的重要标志。贵阳市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进程中,坚持以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城市为抓手,以绿色产业带动绿色就业,在全省乃至全国先行一步。在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建设中促进绿色就业积极发展生态农业。贵阳市的农业由于受地形地貌的影响,难以形成规模效应,但贵阳作为中心省会城市的辐射带动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