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2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21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4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390篇
理论方法论   59篇
综合类   593篇
社会学   3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无论是“道问学”还是“尊德性”,都只注重人的道德修养,注重客观事物的伦理意旨,因为儒学的本质是修身为本的为政之学,其主旨是不可能重视自然科学研究的,所以儒学的盛行尤其是理学在明代的一统天下,严重影响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论当今大学生网际德性的缺失及培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 ,日益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及交往方式 ,网络在带来诸多便利和裨益的同时 ,也产生了许多值得关注的伦理问题。如何培育大学生的网际德性 ,已引起了伦理界、教育界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13.
亚里士多德的《尼各马科伦理学》是其伦理学思想的代表作,书中阐述的重要内容之一:“德性就是中道”,具有丰富的内涵,体现了与德性相关的选择性、实践理性以及与社会性生活密切相关等特点。这些对当代道德教育仍有一定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4.
《论语》和《旧约》均立足于中西古代以畜牧农耕为主的传统社会,其包含的契约精神与仁爱主张既是农业文明的产物,也是古代人民对和谐社会的向往与追求,对于中西当代社会的文明发展有着无可比拟的影响力,体现了中西伦理价值观形成的悠久历史与传统。在《旧约》叙事中,上帝给选民的应许之地意味着以畜牧业为主的古代以色列人终于可以结束颠沛流离的生活,也意味着原始农业的开始。于是,在这样一个生产力低下,生产关系简单的原始农业社会,上帝的言语行为无异于社会规范,并代表着自然法则,其与以色列人之间所立的契约也被等同于律书,并影响了古代近东各民族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但《旧约》在强调社会规范及其约束力的同时,却忽视了个人的内心修养和人性的塑造。与《旧约》同一时代的《论语》却恰恰相反地强调了个体修炼的重要性。孔子认为“君子谋道不谋食”,故而站在修身养性的角度提倡“克己复礼以为仁”,强调了本心修炼对礼和道的重要性。由此可见,《论语》和《旧约》蕴含的不同德性观与传统社会的农业发展和需求有着密切的关系,两者的比较不但从根本上解释了中西传统道德价值观差异的历史文化根源,更是引发了当代社会对德性问题的追溯与思考。  相似文献   
15.
16.
以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为代表的古希腊思想家及以孔子、孟子等为代表的先秦儒家,都对德性与治理之间的关系进行过深入的考察,其思想中都蕴含着丰富的行政哲学思想资源。在德性与规范的关系问题上,中西方的德性都具有事实上的行政权力规范功能,其都将“好人”作为善治的基础,从而区别于现代的规范伦理学。在德性的结构与治理的关联性上,中西方都认为德性存在着主体分化性和稳定性,而对德性的主体分化性和稳定性的理解,又影响着其对行政模式的具体设计。在德与位的关系问题上,中西方思想家对二者的对应性都表现出一定的犹疑,在理想逻辑中期待德与位的统一,而现实中德位分离的状态又使其不得不寻求德位统一的新的解释逻辑。  相似文献   
17.
在荀学研究领域,"智"可以说是举足轻重,《荀子》对此论述也比较丰富,然学界对此尚未有系统明晰之研究,殊为可憾。在此,结合孔子、孟轲对"智"的引入,重点分析了《荀子》之"智"。即,对《荀子》中"智"的具体涵义、"达乎智"的工夫论以及"智"作为一种内在德性的境界论,对整个中华民族的塑造和影响作了一个比较全面的梳理和总结。  相似文献   
18.
《社科纵横》2016,(5):84-87
城邦是古希腊社会最主要的政治形态。城邦正义是亚里士多德政治伦理思想的核心。德性行动是城邦共和政治的基础,是实现城邦正义的根本。公民幸福是德性行动的目的和归宿。梳理亚里士多德的"城邦正义(本位)—德性行动(手段)—公民幸福(目标)的政治伦理思想体系,不仅有利于丰富政治学理论资源,而且对现代国家治理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9.
勇敢以高尚为目的。勇者心中无尚的崇高感即是主体自我确证的强烈心理体验,危险和恐惧在勇者无畏、沉着、理智的心灵面前成为了被超越的对象,相对于危险,勇者永远占据着主动的地位,勇者以死抵抗着致命的威胁,死亡恰恰彰显了他作为主体性存在的不朽,这就是勇敢最根本的性质。  相似文献   
20.
五四时期的"打孔家店"始自陈独秀等人的伦理觉悟,继之以梁漱溟等人的德性启蒙,一破一立,相辅相成,代表了国人人伦道德现代转化和升华的新起点。他们所针砭的是儒家文化的病态和恶疾,所提倡的是以现代性为内核的新道德。当下一些提倡"国学"者认为"打孔家店"打错了对象,或归之为偏激的情绪化产物,实则是对历史的无视和曲解,很难说对历史怀有"温情"和"敬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