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2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21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4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390篇
理论方法论   59篇
综合类   593篇
社会学   3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31 毫秒
41.
德性是法治的内在灵魂,是社会保障的道德基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不仅要追求经济的发展,更要追求人的德性的进步,关注人的价值  相似文献   
42.
罗尔斯认为国家具有道德特性,并将国家分为五种类型。前两种(自由人民、合宜人民,统称为良序人民)是人民社会的成员,后三种(法外国家、负担不利条件的社会和仁慈的专制主义社会)不是人民社会的成员。在此基础上,罗尔斯认为自由国家有对非自由国家进行战争的权力,保护人权可以成为战争的理由,战争中应遵守战争的规范,即区别对待原则和比例原则。罗尔斯主张国家间合作,但反对建立世界国家;主张国际援助,但援助不是注入资金,而是改善被援助国家的制度环境;主张国内正义原则,但反对国际分配正义。  相似文献   
43.
要推动行政理论与实践的进步,必须科学、全面地认识行政人的人性特征。从现实行政人员的性质和使命出发,批判审视已有的人性假定与公共行政理论的内在派生性,提出行政人的德性问题。滋生行政伦理失范行为的行政空间的存在,是凸显行政人员德性问题的深刻的现实动因。  相似文献   
44.
真德秀认为君心关乎天下,为正君心他提出了"祈天永命"说."祈天永命"以"德性"为价值核心,指出有"德性"的君主才能施行"德政",巩固统治的根基.真德秀的"祈天永命"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对君王至上体制的一种精神限制,寄托着真德秀的政治理念,在很大程度上折射出士大夫阶层对时政的不满与变更的愿望.  相似文献   
45.
崔英杰案暴露出行政权与公民权的紧张关系,其间所蕴涵的行政执法权限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以公民生存权为代表的基本人权,是行政权限制的首要因素。行政权应当在制定法的框架下运作,并且行政权运作所依据之法律是良法。行政权的德性限度是站在积极的立场下,从促进行政权有效运作的角度对行政权演进的一个前瞻。  相似文献   
46.
在处理德性和知识的关系问题上,中国传统哲学始终把德性置于一种主体地位:儒家以德性为知识的根基,道家则经历了从知识与德性的对立走向知识服务于德性的过程,佛家通过"转识成智"来化解二者的对立.这种德性至上的价值取向有着其内在的合理性,但也存在着偏执.  相似文献   
47.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顶层设计的快速推进和反腐败的提速,权力滥用、以权谋私、权力傲慢等问题得到了有效遏制,人们能明显地感受到权力收敛的各种表现,公职人员的道德伦理有了可喜的变化。这些变化或许还是初步的,有的尚处于"外力压迫"后的"被动改进",但是只要坚持不懈,权力回归常态,道德对权力的促进作用将不断显现。  相似文献   
48.
仁慈是亚当·斯密德性论的四种基本德性之一,它与正义都是促进他人幸福的德性。亚当·斯密的仁慈德性呈现出内在矛盾,这种内在矛盾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斯密对仁慈德性的价值评价和其社会作用不对称;2.仁慈德性的自愿性与强制性的内在冲突。斯密仁慈德性的这种内在矛盾给现代社会的发展带来了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49.
导言陈红兵教授近年来一直从事佛教生态思想文化研究,其专著《佛教生态哲学研究》由宗教文化出版社2011年出版,之后又陆续在《哲学研究》、《世界宗教研究》、《中国宗教》等刊物及相关学术研讨会发表相关论文20余篇。其与张子礼教授在《哲学研究》2013年第7期发表的《以德性论为核心研究佛教生态哲学》①、  相似文献   
50.
朱熹不仅哲思渊深,且广涉博览,其文艺批评思想丰富而独步。"文从道出"成为其文艺批评的本体建构;"心统性情"倡言以"心"为主体;"法度即自然"的创作观尊崇法度也推崇自然;提出"得意妙神,以寄真赏"的鉴赏观;强调"观乎德性"的价值观,其文艺批评思想彰显出对自身生命及艺术精神的独到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