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01篇
  免费   85篇
  国内免费   35篇
管理学   488篇
劳动科学   15篇
民族学   129篇
人才学   234篇
人口学   8篇
丛书文集   1558篇
理论方法论   278篇
综合类   3398篇
社会学   899篇
统计学   14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101篇
  2021年   148篇
  2020年   142篇
  2019年   170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110篇
  2016年   185篇
  2015年   190篇
  2014年   427篇
  2013年   425篇
  2012年   512篇
  2011年   444篇
  2010年   391篇
  2009年   453篇
  2008年   487篇
  2007年   379篇
  2006年   351篇
  2005年   332篇
  2004年   278篇
  2003年   313篇
  2002年   280篇
  2001年   253篇
  2000年   212篇
  1999年   117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刘琰 《职业》2014,(32):129-129
本文探讨了"动感习得"课堂教学模式在职业院校德育教学中的应用途径,旨在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从而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价值标准和是非观念。  相似文献   
122.
胡常海 《职业》2014,(26):119-121
中职学校德育创新实践是国家方针政策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本文从环境、课程、教育、专业和社会活动五个方面入手,深入探讨中职德育创新的实践做法。  相似文献   
123.
王天宇 《现代交际》2016,(4):154-155
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究其本质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体现,对个体主体性的道德人格的塑造起到关键作用,对个人的全面发展有着积极影响。当今社会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愈加突出,然而在现在的高校德育中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存在着弱化现状,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要求,进而影响到学生全面发展和学校培养高素质人才。因此,需要对高校德育的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的弱化现状进行探析,针对实际情况作分析,并分析导致相关原因。  相似文献   
124.
刘文星 《职业》2016,(8):103
学校德育工作以使学生的行为符合道德规范,体现爱国、守纪、敬业、为人等为目标,而良好行为的一贯保持需要学生内化这些信念并长久坚持.本文结合作者近六年的德育课教学经验和班主任管理经验,提出使中职院校的德育活动真正发挥作用,其作用机制在于"修其行、触其心",价值导向贯穿始终.  相似文献   
125.
"德育工作是我们学校的一个特色,每年我们投入到德育工作的经费有几十万!"福州第一技师学院院长张美青这样回答记者提问. 正是因为重视物质保障,让他们喜获丰收:2014年9月,学院被人社部、教育部授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在参加2014年和2015年全国"阳光德育校"的德育素质测评中,分别取得全国第一和第四的优异成绩;在第六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福建赛区选拔赛)中,摘得5个项目的桂冠.  相似文献   
126.
一切道德教育都是指向社会的,因为个人的道德成长总是与社会联系在一起的。学校德育应坚持心灵导向的德育目标,设置价值内化的德育内容,变革机械呆板的德育过程,构建适应社会需求的德育理论,架起学校与社会互动的心灵桥梁,培育具有共同道德理想和健全道德人格的青年学生。  相似文献   
127.
湖剧,作为浙北地区唯一具有代表性的剧种,曲调清新,表演文雅细腻,具有深厚的湖州历史文化底蕴.但因诸多因素困扰,湖剧难掩式微之势,发展面临较大困难.以国家重视传统文化保护的利好政策为契机,着眼于湖剧的文化价值与现状,利用湖剧传承人与作曲家的口述资料,探寻湖剧合理保护之道,以期为滩簧剧种的传承与发扬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128.
我国高校德育目标的发展经过了"文革"之前(1949年~1966年)、"文革"时期(1966年~1976年)、改革开放初期(1978年~1992年)、新时期发展阶段(1992年~至今)四个时期.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四大问题重社会需要,轻视个体需要;重政治需要,轻视生活与心理需要;缺乏与中小学德育目标的衔接;重眼前利益,缺乏对大学生未来发展的关照.  相似文献   
129.
高岩 《社科纵横》2007,22(1):122-123
道德存在并依赖于人的现实生活,又在人的现实的交往活动中表现出来。交往性活动是形成学生德性品质的源泉,也是学校德育有效性的基础。有了交往性活动,主体才能了解和理解道德、体验道德,才能主动改造自己的德性,真正成为道德活动的主体。交往性活动要求学校德育要打破僵化的“知性”德育模式,重视和引导学生的交往活动,使学生在健康、有益的交往性活动中追求道德的进步和德性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0.
赵小瑾 《唐都学刊》2001,17(4):98-100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将使中国高校的德育工作背景发生深刻变化。基于知识经济下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大学生个体道德发展的要求,我们必须改进高校德育工作,实现教育理念及对大学生从教会“顺从”到教会“选择”的转变,实现全面提高德育工作者素质,实现德育工作手段的现代化,实现德育工作的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