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79篇
  免费   129篇
  国内免费   31篇
管理学   1369篇
劳动科学   139篇
民族学   82篇
人才学   155篇
人口学   55篇
丛书文集   1554篇
理论方法论   347篇
综合类   3197篇
社会学   666篇
统计学   575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78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80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85篇
  2016年   122篇
  2015年   230篇
  2014年   459篇
  2013年   348篇
  2012年   459篇
  2011年   598篇
  2010年   607篇
  2009年   570篇
  2008年   724篇
  2007年   506篇
  2006年   407篇
  2005年   410篇
  2004年   370篇
  2003年   379篇
  2002年   391篇
  2001年   402篇
  2000年   305篇
  1999年   123篇
  1998年   66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9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71.
山西省产业结构动态分析及调整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产业结构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 ,产业结构状况对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作用。本文运用定量的技术分析方法 ,通过纵横比较 ,总结出近 2 0年来山西省产业结构的现状、特点及其动态变化趋势 ,并针对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具体的调整对策  相似文献   
72.
康有为少年聪敏卓异,而有绰号“圣人为”。其后严格的家庭教育和复杂的求学经历,尤其是佛学和西学的影响,使康发展成一种“圣人”心态——即自以为圣人,“日日以救世为心,刻刻以救世为事”的抱负和舍我其谁,勇于承担国家和民族大义的无畏精神。这一心态对康有为的思想和文化活动如平等思想、伦理思想、教育思想、大同思想和宗教情结都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73.
74.
在清末中西祭祖纠纷中 ,中国教民扮演了颇为独特的两难角色。清末中西祭祖冲突大多发端于祭产或族产上的纠纷 ,以经济利益的争夺为引子 ,并介入行政、外交等手段 ,从而质变为中西文化冲突的一种模式。因此 ,产权利益的得失 ,是中国教民首先必须面对的严峻问题。同时 ,族群归宿所带来的认同感 ,也严重困扰着中国教民。中国教民在产权利益、族群归宿与外来信仰间无从抉择 ,其摇摆变易的形象 ,反映了身处祭祖纠纷困境的中国教民的两难心态。  相似文献   
75.
本文深入分析了黄石市企业组织结构上存在的四大矛盾 ,阐述了该市企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模式和战略目标 ,并提出了该市企业结构调整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76.
西方经济大国的经验和我国发展经济的实践,都证明当前必须调整投资和消费的关系,实践科学的经济发展观。新疆尤其应当重视这个问题,以缩小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适当降低投资率和提高消费率、降低政府消费的比重、加大对三农的财政支持力度等,应是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7.
高职学生就业心态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职业教育既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有其特定的培养目标,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也应有其相应的就业市场空间。本文是我们对高职学生调查的部分成果,对高职学生的就业心态进行了描述和分析,并对高职教育如何以市场为导向实现其培养目标提出了几点建议,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高职学生调查资料的不足。  相似文献   
78.
甲午战争是中国政治文化演进的重要标界。完整意义上的中国资产阶级政治文化出现于甲午战后。甲午战争推助了中国政治心态的转换 ,加速了中国政治价值观的革新 ,促成了知识精英政治人格的激变  相似文献   
79.
从抗战初期的报告文学看中国作家的群体心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战期间中国作家的群体心态有一个发展的过程,以初期而论,并非所有的人均如以往所定论的那样处在一种“廉价的乐观”之中。他们通过对民族灾难、国民觉悟、政府现状以及敌寇心理的不断思索,逐渐地由表及里、由浅及深,形成了较为成熟与一致的认识。只有把握住这一点,才能准确地疏理出其后抗战文学之所以能够走向蓬勃与辉煌的脉络,并且寻找到这一发展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