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526篇 |
免费 | 247篇 |
国内免费 | 137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2193篇 |
劳动科学 | 103篇 |
民族学 | 279篇 |
人才学 | 1414篇 |
人口学 | 12篇 |
丛书文集 | 2054篇 |
理论方法论 | 1164篇 |
综合类 | 9547篇 |
社会学 | 4000篇 |
统计学 | 14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48篇 |
2023年 | 832篇 |
2022年 | 745篇 |
2021年 | 1035篇 |
2020年 | 443篇 |
2019年 | 787篇 |
2018年 | 158篇 |
2017年 | 386篇 |
2016年 | 522篇 |
2015年 | 667篇 |
2014年 | 1321篇 |
2013年 | 1231篇 |
2012年 | 1361篇 |
2011年 | 1659篇 |
2010年 | 1400篇 |
2009年 | 1521篇 |
2008年 | 1527篇 |
2007年 | 1012篇 |
2006年 | 810篇 |
2005年 | 730篇 |
2004年 | 521篇 |
2003年 | 504篇 |
2002年 | 434篇 |
2001年 | 360篇 |
2000年 | 263篇 |
1999年 | 156篇 |
1998年 | 97篇 |
1997年 | 65篇 |
1996年 | 40篇 |
1995年 | 25篇 |
1994年 | 19篇 |
1993年 | 11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5篇 |
1989年 | 9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在实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如何在丰富学生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习成为快乐的情绪体验,既是课程改革的目标,也是教育工作者努力的方向。笔者认为要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必须强化学生的主体参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这包括三个方面的特征:(一)教师和学生都是 相似文献
52.
传统教学下的学生知识获得主要靠机械记忆、题海战术、课后大补等措施。学生基本上是单纯的接受式学习。其实际效益就是应试能力的有效提高,而无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我就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了如下几 相似文献
53.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如何激发现代中学生对语文教材的兴趣,我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的:一、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顾名思义,大语文教学是针对传统的小课堂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54.
55.
英语文学通识课程是各高校为了增强和提升大学生的语言能力及人文素养,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英语国家文化而开设的选修课程,是教育设计中的重要环节。但作为文化表征物之一的英语文学,自然也承载着文化的意识形态特性,因而很有必要把“课程思政”理念纳入到英语文学的教学中,从而让学生在欣赏英语文学作品的同时,也能够批判地看待语言背后的文化负载。 相似文献
56.
李京泽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22,(9):93-96
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并在各个教育领域得到普遍应用。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二维动画制作课程在教学中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路径,探讨了基于双高建设中在线课程开发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应用与优化完善,阐述混合式教学模式存在的必要性,并对线上平台信息化课程资源、教学方法、信息技术手段、教学评价进行设计,探索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教育中的深层次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57.
张丽芳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22,(7):27-30
大学语文课程中的文学作品具有丰富的思政教育元素,高校应切实发挥大学语文课程在思政教育中的作用。然而,目前,大学语文课程育人在全员、全程、全方位方面均实施得不到位。以“全员育人”理念为基础建设师资队伍、以“全程育人”为依据构建大学语文课程育人体系、以“全方位育人”为指导促进其他教育载体协助大学语文课程育人等路径,能够更好地实现“三全育人”理念下大学语文课程的育人作用。 相似文献
58.
建设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分析了西藏高校高等数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从“多学、多读、多交流、多参与、多观察”方式增强教师高等数学课程思政建设能力。结合西藏地区区情,从数学符号、概念、计算三个方面挖掘高等数学蕴涵的“思政元素”,指出开展“互联网+思政元素”的课堂教学方式能够发挥高等数学课程思政的隐形育人的作用。 相似文献
59.
文韬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83-86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电子信息类专业培养创新型工程人才的重要举措。然而,在实际的工作中,容易出现培养体系规范性不够、思想政治教育薄弱、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两张皮”、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不足、教师工程教育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等问题。为此,提出一种以专业认证为引擎,课程思政、产教融合、素拓教育、教学团队多元联动的电子信息类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实践表明,该模式能够有效提高电子信息类专业工程教育质量,助力专业认证顺利通过。 相似文献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