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0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8篇
管理学   60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79篇
人才学   15篇
丛书文集   380篇
理论方法论   50篇
综合类   858篇
社会学   38篇
统计学   11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128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82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108篇
  2007年   100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71.
从学理上讲,“礼失求诸野”的“礼失”是指“义”而不是“仪”,“礼失求诸野”必须坚持求“义”这一主体。因此,“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只是“礼失求诸野”的社会条件,而不具备“礼失求诸野”的价值追求。孔夫子的“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的反命题“天下无道”,则庶人议政(道),才是“礼失求诸野”的本质内涵。从社会实践看,孔夫子晚年的开门办学传授六艺,特别是修《春秋》等活动为“礼失求诸野”树立了典范。处在世界轴心时代的孔子,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本特色。从中国文化发展史来看,“礼失求诸野”的价值取向不仅在文化开放,更在于对传统文化核心价值的保守。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礼失求诸野”既是以士大夫为代表的“道统”文化对统治阶级“政统”文化斗争的理论基础,又是“道统”对“政统”批判斗争的武器。是推动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基本动力。“礼失求诸野”在今天仍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72.
元汪大渊所著《岛夷志略》是中国航海史上一部重要的文献资料。后世虽不乏研究者,但关注该书版本流传者却寥寥。文章对《岛夷志略》成书始末略加考辨,提出《岛夷志》与《岛夷志略》皆指一书,作者确为汪大渊,并着重考察了该书历代的版本、注本及海外传播情况,以此观照《岛夷志略》的影响。  相似文献   
973.
秦代法令中的“负志”表示怀有志向或坚守节操,“负志”之人试图与当政者保持距离而拒绝入仕,因而受到法律的惩罚。法家是君主专制制度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他们利用人性的弱点为专制君主服务,以“富国强兵”的名义无视个人的权益,甚至蔑视个人的人格,秦代相关律令正是法家思想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974.
东汉求异之风盛行,博学洽闻逐渐成为学者追求的学术目标。在此种情势下,杨孚之《异物志》成为中国古代地志中异物志著述的先河之作,历魏晋南北朝至唐,开启了汉唐间地志中异物记述的繁盛局面。同为写物作品,《异物志》体现出与东汉咏物赋不同的创作形式和手法,且对东汉以后各个历史时期的物类写作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975.
嘉靖《河州志》是河州历史上第一部地方志文献,此志对于研究明代河州社会有着重要的文献价值。明代河州社会是一个以儒学教化为基础的,具有多元文化特色的地方社会。该社会由多民族构成,经济以农业为主,辅以畜牧业、手工业等,是西北地区典型的移民社会、多元文化和经济多样化社会的融合体。  相似文献   
976.
《领导决策信息》2015,(1):32+37
习近平在十八大以来的数次重要讲话中,引用经典名句、诗词阐述思想,谆谆告诫,寄意深远。本刊特辑录部分以飨读者。"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葛洪《抱朴子外篇》博喻卷——2013年3月27日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五次会晤时发表主旨讲话"聪者听于无声,明者见于未形"汉·班固《汉书·伍被传》——2014年6月9日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相似文献   
977.
经世派的改革思路在清代中叶已经走到了尽头,他们必须跳出传统"内圣外王"的圈子,把目光转向外部知识资源,才能重新焕发生机。西洋新知的大规模传入和经世思潮的交汇为这种转变提供了条件。魏源是一个经历传统文化教化的经世派代表,他对中国传统文化充满着深切的情感,但他在中西文化交汇的潮流中积极拓展知识领域,通过对自我文化的检视,冲破了若干误区,重建了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衔接的宇宙观、夷夏观,直至形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实践观,从学理上打通了中国走向世界的理路,其对全民的思想动员具有重大意义。然而,情感上的纠葛终究不能完全摆脱,他的新宇宙观、夷夏观、实践观仍然带有对传统中国的感情色彩。  相似文献   
978.
扇贝南瓜属葫芦科南瓜属、熟期极早、外观呈金黄色、肉质细密、香甜脆嫩、食味鲜美,嫩瓜可炒食、做汤,加工南瓜脯,久食可清热利湿,对心血管疾病和慢性前列腺炎有一定疗效。成熟瓜玲珑可爱、采摘后可自然存放3-5个月,是天然的工艺品。  相似文献   
979.
<正>关于彝族过端午节,史料和网络上都少有记载。在《凉山州志·卷五民族彝族篇》中也说,彝族过端午节"大部分人都是象征性的表示一下,没有隆重的节日气氛。"但是,笔者赴凉山雷波县考察发现,五官乡梅乙村一个叫"木呷干认得"(英雄聚会地)的山梁上,以彝族为主体的数千  相似文献   
980.
梁漱溟一生都在为解决人生和中国问题而奋斗。前者本应在他清静无为的禅坐功夫中得偿所愿,但对后者的牵挂使他将人生志愿暂搁一旁,专心致力于复兴中国的事业。事一日不能成,则志一日不可续。本文力图从文化的角度再现梁漱溟对人生的选择和对社会的思考与实践,并据此对他进行“志”与“事”的辩证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