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8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26篇
社会学   3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在浩如烟海的古代文学作品中,以悲秋为主题的作品可谓汗牛充栋。然而,唯有宋人能于悲伤中见高远、在个人荣辱中显现忧国忧民之情怀。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宋代词家“悲秋”的文学现象有自己的形成原因、特点,不仅反映了词家对社会历史的感悟,也有独特的文学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凿泉浅说问答》围绕着找泉建池、修渠引水、工程建设等方面叙述说明,并且问得清楚,答得明白.只要有所用心,领会到位,严格按其计划行事,规范施工,一定可以确保工程质量.除去技术层面的问题之外,还表现出梁式堂先生为人处事与思想认识方面的人文精神:既有为抗旱寻找水源的艰苦卓绝,殚精竭虑,又有博大情怀的抒发与理想追求的矢志不移.  相似文献   
13.
《离骚》前半部分是现实的、自思自叹的、独白的:诗人反复倾诉着愤慨和哀怨;后半部分是想象的、有商有量的、诗剧式的:三次"遨游"是诗人心路历程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4.
唐代文人忧国忧民思想呈现出明显的时代特质。政治清明的盛唐 ,文人积极用世 ,兼济天下 ,展示出昂扬的精神风貌 ;中唐则朝纲不振 ,国势趋衰 ,文人的作品多表现为对权贵的鞭挞以及对民瘼的同情 ;到了晚唐吟唱的则是一曲曲挽悼的哀歌。这种内容与形式的兼备 ,因而产生出历久不衰的文学精品  相似文献   
15.
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叶圣陶又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从“五四”运动直到 1988年他生命终了的每个历史时期 ,始终怀有一颗强烈而诚挚的爱国心。他主张唤起民众 ,外争国权 ,内惩国贼 ,他写了大量爱憎分明的战斗檄文 ,揭露和抗议国民党的高压统治。解放后 ,他更以巨大的热情投入到各项社会活动之中。叶圣陶的一生 ,是自觉追随共产党 ,探求真理 ,不断前进的一生 ,是将毕生精力奉献给祖国 ,奉献给人民的一生。  相似文献   
16.
客家人"忧国忧民、爱国爱乡"的优良传统,源远流长,来源河洛,是在不断迁徙、不断抗争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客家人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传承和发展这一优良传统,使客家人从小就养成爱国爱乡情操.每当民族危难、国家危亡之时,客家人总是忧国忧民,率先挺身而出,揭竿而起;为了抵御外侮,客家人总是奋勇抵抗,冲锋在最前列,义无反顾,甚至于牺牲自己的生命.  相似文献   
17.
《老年世界》2010,(9):44-44
老年人的忧郁情绪基本上来自力不从心。年迈体弱使他们无法“力挽狂澜”和改变现状,于是,忧国忧民,更忧家忧子。即使是对于那些他们原先完全有把握的事,也会表现出万分的焦虑,一百个不放心,要是忧郁的心理长期得不到控制,就容易使老年人患忧郁症,重则造成老年人自杀。  相似文献   
18.
余玮 《华人时刊》2006,(6):40-45
温铁军档案盘点: 温铁军,河北昌黎人,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研究“三农”问题专家,CCTV2003年度经济人物,有“温三农”之称。1951年5月出生于北京, 1983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先后在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中央军委总政治部研究室、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办公室、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等单位或部门工作过;现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秘书长、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系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相似文献   
19.
什么是亮点?每个人的看法或许都不一样:草尖上晶莹的露珠,是亮点;滚滚乐逝的长江水,是亮点;万花丛中的一点绿,是亮点;课堂上平凡的同桌,是亮点: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的忧国忧民,是亮点……总之,那些新鲜的事深刻的人生动的物都是亮点。如何写好这个话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入手:[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从新中国成立到50年代末期,中国走上了一条非凡曲折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之路.作为领袖和诗人,毛泽东的理性与激情伴随着每一次政治活动和诗词创作.其间作品则真实而准确地展示了其深微曲折的心路历程.受传统文化影响而形成的忧国忧民意识,使毛泽东寻找一种"超越"的方式来改造旧体制、建设新家园.面对来自国内外的挑战,他从容镇定、沉着应战,其勇士般的性格、卓越的人格魅力,在一次次直面来自内外的挑战中得以升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