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4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5篇
管理学   51篇
劳动科学   6篇
民族学   41篇
人才学   10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473篇
理论方法论   76篇
综合类   1064篇
社会学   128篇
统计学   1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99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108篇
  2010年   117篇
  2009年   142篇
  2008年   151篇
  2007年   123篇
  2006年   130篇
  2005年   115篇
  2004年   124篇
  2003年   101篇
  2002年   77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21.
金庸以男女和谐的完整世界再现了现代人的英雄情结,卫慧却以破碎分裂的现实描绘隐寓了现代人想依托于完整世界的英雄情结.这些既揭示了现代人所处的共同境遇--潜沉于心里的英雄情结在现实世界得不到完整复现;同时,金庸、卫慧对英雄情结不同的表现方式则又表明了男女不同的价值观:男性是理想主义的"建构",女性是现实主义的"寻找".  相似文献   
22.
惊呼西方全球化破绽百出、亟待抢救的声音,预言西方全球化前景黯淡和没有出路的声音,怀疑、批评、谴责、控诉西方全球化的声音,来自几乎所有的国家、所有的民族。  相似文献   
23.
地域人文历史和民俗文化对作家创作的影响,取决于作家对它们的认同和汲取。对越地人文历史和民俗文化独特的认同与汲取,给鲁迅创作以深刻的影响,形成了鲁迅作品中强烈的复仇意识、独特的英雄情结、诙谐幽默色彩等独有的特色。  相似文献   
24.
故乡是大江健三郎在几十年文学生涯中不断书写的对象.故乡是想象力的源泉,是自卑情结的宿命之地,是大江打开文学新局面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5.
从李白写《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起 ,到 1 0年后他自己被贬夜郎途中所写的表达幽怨情怀的诗 ,实际上就完成了文学上的“夜郎”意象的整合。李白迁谪文学中的“夜郎”情结 ,就是那种迁徙遐荒的幽愤、孤独与绝望的感受  相似文献   
26.
野花,是什么?都说男人爱野花,真的是爱么?都说男人喜欢摘野花,野花真的比家花香么?都说男人有机会一定会去摘,摘野花就是对爱情的背叛么?  相似文献   
27.
沈从文构筑的“湘西世界”在建国后长期被主流话语忽略和批判,后来随着“沈从文热”在海内外升温,“湘西世界”逐渐成为瞩目和神往的对象。这个世界是否“桃源”的争论经历了一个由否定到肯定的过程。“桃源”情结是沈从文和读者共有的,是人类对理想家园的追寻和期待。审美经验沟通了作者和读者,“湘西世界”成了沈从文和读者自我救赎和抵抗异化的虚拟天地。  相似文献   
28.
“礼”属孔子思想的重要范畴,春秋时期社会的失序决定了孔子特殊的重礼情结。顺应春秋时期的礼治思潮,孔子寄希望于礼治秩序的重建,试图通过个体的理性自觉实现境界提升,由个体之“仁”重建理想的礼治和谐社会。孔子的省刑或无刑的主张,表现出强烈的人文情怀,与其后来的法家有不同的思路,其思想具有超越时代的意义,对今天和谐社会的建构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9.
贺巍 《东岳论丛》2012,(8):28-31
作为当下人类精神状况的棱面之一,虚无主义集中表征为情感维度的效用化、精神维度的物性化以及价值维度的祛魅化.日趋膨胀的现代“自我”为其症结,这受到了近代历史进步进程中思想启蒙的有力推动,“科学思维”的原子范式、“哲学概念”的逻辑预设以及“经济人”的前提假定等,助长了现代人自足、自大和自恋的情结.因此之故,思想启蒙的当代反思,理应探询现代“自我”成长的文化根源,从而切近当下社会变革的现实根基  相似文献   
30.
生活在草原以游牧为主的蒙古族人民一直对鹰有着特殊的情感,将鹰尊为“神鸟”。那么,到底是什么样的原因使蒙古人无法割舍对鹰的深深崇敬?本文旨在结合草原生活环境,从崇鹰缘由、鹰的精神内涵、崇鹰的体现形式以及心理机能四个方面进行具体剖析,为读者解开蒙古人“崇鹰”之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