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5篇 |
免费 | 0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8篇 |
民族学 | 3篇 |
人才学 | 2篇 |
丛书文集 | 25篇 |
理论方法论 | 4篇 |
综合类 | 51篇 |
社会学 | 10篇 |
统计学 | 2篇 |
出版年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3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2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10篇 |
2011年 | 4篇 |
2010年 | 9篇 |
2009年 | 9篇 |
2008年 | 7篇 |
2007年 | 3篇 |
2006年 | 6篇 |
2005年 | 6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7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4篇 |
1997年 | 1篇 |
1995年 | 3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3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浅草——沉钟社同仁从人道主义伦理观出发,在客观再现现实、改造现实的“为人生”艺术观的指导下,真实地描画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军阀混战的恐怖剑影。他们既揭露了军阀混战给军人及其家属造成的伤害,又以满腔义愤控诉了军阀混战对人民生命财产的肆意践踏和掠夺。他们除描绘这种兵匪祸民的一般现象外,还深入地触及到了民众的心理层次,既剖示了民众的心理异变,又讴歌了民众的斗争精神,从而从不同侧面表现出如何根绝兵匪之灾的深层思考,表达了人民向往和平幸福的愿望。浅草———沉钟社的反战文学创作在其对黑暗社会的批判中写下了最具体、最扎实、最有力量的一笔,在同时期现代文学“非战文学”的创作中也取得了较高的成就,值得我们珍视。 相似文献
92.
93.
张和平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5)
《庄子·齐物论》首推“天籁”,然而,后人对于“天籁”的理解与庄子本义多有出入.通过对庄子哲学一般学理的分析,再结合庄子对“地籁”、“人籁”、“天籁”所作的具体描述,即可发现,庄子是在与“地籁”、“人籁”对举的意义上推出“天籁”的,其所强调的无非是:与“物于物”的“人籁”、“地籁”有所不同,“天籁”则是“物物而不物于物”的,即“天籁”已经超越了“物”的“二类相召”性,对万物的变化一律采取淡然处之、漠然应之的态度,从而做到了“喜怒哀乐不入于胸中”.鉴于“天籁”所体现出的这一典型特征与庄子所构想的生命终极形态(“至人”)具有内在的关联关系,故“天籁”的推出,乃庄子哲学自身的理论诉求使然. 相似文献
94.
刘文勇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6(11):214-216
近代以来,激进思潮盛行,在此一思潮中儒家的"怨而不怒"理论受到了激烈的批评,论者的着眼点基本上在"怨"的激烈程度上考虑,而这在很大程度上误解了儒家此一理论的真义. 相似文献
95.
李宇航 《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82-86
以天津市滨海新区中央大道海河隧道工程临水深基坑为研究背景,该深基坑最大深度达27.5 m,临近海河,处于滨海相软土地质区域,施工环境较复杂。为了保证深基坑的施工安全,着重进行支撑体系施工技术研究。通过技术研究,采用了受力科学合理的工具式组合支撑体系,保证了超深基坑施工安全质量,为我国深基坑的支撑体系设计与施工提供了参考依据与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96.
张杨莉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89-93,106
研究亨利·菲尔丁《汤姆·琼斯》典故网中的文化主题,分析菲尔丁如何网状般地构造其笑、打、美、醉、怒典故网及其在文化主题中所起到的多种作用。典故网的叙述方式间接地表达了小说家的思想与观点,表现了其叙述的艺术特征,唤起了读者的想象力,为读者带来了愉悦的文化肴馔享受。 相似文献
97.
张谊婷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0):208-209
古代声乐艺术源远流长,琴歌风格简淡含蓄,意境唯美,使其尤为蓬荜生辉。中国古代文人艺术崇高而极富有理性的把握自我,追求含蓄的表演风格,追求表面平淡至极而实质韵味深厚的审美境界。琴家自弹自唱,将琴歌作为抒发胸臆,怡然自适的重要方式。《胡笳十八拍》是古代著名的琴歌,为琴歌艺术添上光辉的一笔,内容丰富结构宏大,艺术技巧要求卓越... 相似文献
98.
“怒而扰之”出自我国古典兵法——孙子兵法,古为今用对现实的竞技体育比赛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就“怒而扰之”在比赛中运用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99.
100.
曹祝兵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8(6):49-51
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是普通高校古代汉语课程教材,此教材信息量大、选用篇章经典,是很多高校的首选书目。然而,"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古代汉语》教材中某些注释尚有值得商榷之处,为了让教材更臻完善,不揣浅陋,胪陈几条如下,以"抛砖引玉",就教于大方之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