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58篇 |
免费 | 30篇 |
国内免费 | 7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72篇 |
劳动科学 | 2篇 |
民族学 | 18篇 |
人才学 | 20篇 |
人口学 | 1篇 |
丛书文集 | 254篇 |
理论方法论 | 53篇 |
综合类 | 523篇 |
社会学 | 48篇 |
统计学 | 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18篇 |
2022年 | 21篇 |
2021年 | 15篇 |
2020年 | 23篇 |
2019年 | 19篇 |
2018年 | 8篇 |
2017年 | 15篇 |
2016年 | 27篇 |
2015年 | 37篇 |
2014年 | 71篇 |
2013年 | 44篇 |
2012年 | 62篇 |
2011年 | 56篇 |
2010年 | 50篇 |
2009年 | 72篇 |
2008年 | 83篇 |
2007年 | 60篇 |
2006年 | 54篇 |
2005年 | 48篇 |
2004年 | 46篇 |
2003年 | 25篇 |
2002年 | 39篇 |
2001年 | 24篇 |
2000年 | 29篇 |
1999年 | 11篇 |
1998年 | 9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2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7篇 |
1987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在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中有一类精神现象颇引人注目,那就是精神自渎。精神自渎本身就是悖谬的结合体,即是在精神的自我亵渎中体验到一种难以言传的快感。精神自渎者们孤注一掷的“任性”包含着深刻的“罪”与“罚”,他们正是在低贱与高尚的辩证法中实现了“人身上的人”,在质询中走向皈依。这一过程对现代人的自由追求和信仰确立不无启示。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元代撒马尔干籍也里可温马薛里吉思家族为中心,考察其嫁接希腊医学和阿拉伯医学文化的重要作用及在中国传播回回医药文化的贡献,以家族个案佐证中古景教方伎化的华化特点。 相似文献
13.
14.
《广东社会科学》2016,(2)
微时代是一个后福特主义文化逻辑在网络空间深度拓展的时代,信息异化是其突出的问题,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价值。学界从理论界定、问题表征、引发肇因、主要影响、消解路径等方面全面梳理了学界关于微时代信息异化研究的最新成果,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果,但存在着系统深入的研究成果较少、实证研究欠缺、研究视角较为单一、代表性研究结论难以得出等问题,当前要注重开展下列问题研究:深化理论研究,探索微时代信息异化的理论依据及其发展规律;强化实证研究,全面分析微时代信息异化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产生的影响;开展比较研究,注意总结国内外关于微时代信息异化研究的历程及其经验教训;加强应用研究,探索如何形成法律、制度、技术、道德、社会管理等动态的微时代信息异化控制体系。 相似文献
15.
语言问题是20世纪西方哲学中的一个研究热点,德国著名哲学家海德格尔的一系列思想中也体现了他对语言的哲学之思.本文从语言和"诗"、"思"、"存在"等一系列概念出发,对海德格尔的语言观作出一个梳理. 相似文献
16.
刘志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0(3):359-363
诗之恩的悖论性往往损害或过滤掉诗的那些特有价值;对艺术自律性的思考往往导致其自闭或无限度开放于生活;避免诗之思弊端的一种身体诗学策略因其面对的诸多难题所以还只是处在设想阶段. 相似文献
17.
刘贵祥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29(2):78-85
尼采和海德格尔对虚无主义的理解都立足于对西方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之上,这是二者的共同点,它首先把人们对虚无主义的流俗之见排除在外。但是,按照海德格的理解,尼采对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只是一种倒转而不是对柏拉图主义的一种克服。而任何对形而上学的倒转最后又稳稳当当地落到形而上学之中。之所以如此,就因为尼采对虚无主义的思考仍然是一种"价值之思",而任何"价值之思"都是以某种主体性形而上学为前提。由此出发,海氏给出了自己克服形而上学的"道路":"存在之思"。海德格尔以"存在之思"统摄尼采的"价值之思",这构成二者对虚无主义理解上的基本差异。海德格尔在存在之思的道路上作了艰苦卓绝的努力,其结果如何?作者给出了一个不同于国内研究者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备课研,上课引,课后省,这是对教师的要求;课前疑,课上思,课后行,这是对学生的要求。从学校教学实践中提出六课的命题,积极探索提高教学质量方式转变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20.
作为一个1 9世纪的文坛巨匠,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之所以能在今天散发越来越撼人的魅力,是什么在作怪呢?笔者认为,是"诗者之思"的力量."思"是人的一种建立在"自我认同体验"基础上的"自我内在批判"."思"可以为文学培养生命的感受力与审美的体验力,并同时为文学积淀价值的光辉.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他毕生的文学创作中不断的在心理体验(忧郁,虚无,安宁)中认同自我,触动那深层的令人生畏的自我,然后在不断的心理认识(困惑,焦虑)中反思自我,拷问那灵魂的令己不安的此在.是"诗中有思"让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学风格达到了一个难以逾越的巅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