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4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22篇
综合类   23篇
社会学   8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21.
赵炜 《南方论刊》2010,(12):68-70
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传统社会政治变革最为剧烈的时期。伦理政治的困境是春秋战国时代社会动荡的内生性原因。政治"去"伦理化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与政治变革的本质诉求。其时,革故纳新的先声先驱通过理论的先导与实践的现行挑战合法的权力与权威以粉碎解构旧制度的合理与合法性,非伦理与去伦理则构成思想界的主流,政治社会由宗法伦理的实践样式变革为道义伦理的目标性诉求。  相似文献   
22.
徐非光 《中华魂》2010,(12):63-64
王道生同志的七卷本厚重文集的出版,无疑是当今我国文坛和思想界的一件不可低估的重要事情。这些内涵丰富、切合社会生活实际的大作,值得我们认真拜读。  相似文献   
23.
分析信任     
信任四种在商业界,人们领悟到,信任可以促进繁荣。在生活中,信任则直达心灵。在思想界,人们对信任的分析却起步很晚。将信任作为社会科学中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的一个中心课题却还是近五十年的事。学者们发现,信任的概念,是最基本的问题,也可能是最困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24.
《江海纵横》2008,(5):32-32
中央党校原副校长郑必坚的文章说,1978年后的30年中,中国实现了世界近代以来一切大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高速发展。西方思想界、战略界、舆论界的一些朋友把这样一个举世瞩目的重大现象称之为“世纪之谜”。而要破解这个“世纪之谜”,必须从中国人在这个历史新时期的伟大新觉醒的深刻内涵中理解。这个深刻内涵的首要与核心,就是“解放思想、解放生产力”。  相似文献   
25.
文明的冲突总是不同的“先见”或“前见”之间的冲突。中、西遭遇百年来的汉语思想史即是中国思想界执持中国文化之“体”、之“先见”回应西学和西方文明体制的历史。思想界经由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辛亥革命等实践层面的“试错”一步步由“夷夏大防”之“体”退守到放弃“民贼”专制体制以保国、保种的“国权”、“族权”之“体”,实际上已一步步经由历史经验的先验还原回到中国文明体制之先验形式最深处——亦即回到中国文化之“公”、“私”观 ,回到中国文化一向所本的正义论根据。然而 ,退到此处的中国思想界终于未能以深切洞明的反思之思求证本文明先验形式及以此为据的“先见”的先验性之真伪 ,从而终于不能免于对西学和西方文明体制的一再误读与误植。汉语思想界循此陷入的困结和汉语生活世界引入之“现代性”的伪现代形态与接踵而至的民生苦难 ,始终与此一未经反思之思 (先验还原之思 )清理的“中体西用”立场紧密相关。解开汉语思想界百年困结的首要任务即是以反思之思求证思想界自身所本之先见和本文明体制先验形式先验性之真伪  相似文献   
26.
思想界对资本主义面临“大分裂”或者“大转变”的分析,如果与“占领华尔街”运动结合起来看就会发现,反对华尔街的行动不仅仅针对金融公司和华尔街精英,也包括华尔街代言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赞成“自利”合理性的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27.
《徽州社会科学》2008,(9):54-55
徽州名人多,但就思想界而言,戴震最珍贵。这不独因为他敢言直言的人格气度,更在于他对于人性物理的真知灼见。怀念戴震,是皈依真理、追求真知之所然,是否还隐含着对当下某种人文观念的批判?  相似文献   
28.
辛亥前后,四川的新派与旧派进行了激烈的争斗,双方的势力此消彼长,此盛彼衰,形成了拉锯战的格局。吴虞与各方新人物最大的共同点就是反孔非儒,为此他们求同存异,同心协力,互相声援,加上青年学生的支持和一些旧派人物的逐渐趋新,新文化运动才得以在四川逐渐兴起、壮大。  相似文献   
29.
张卫波 《北方论丛》2004,2(4):94-97
五四时期,当众多知识分子就文化选择、孔子评价等问题进行激烈争论的时候,东方文化派也积极参与,深入评论,成为这场中西文化大论战中的一个重要思想流派.他们一方面要求保存传统、昌明孔教,另一方面,反对顽固守旧,提倡中西融合,批判神化孔子,对当时的思想界影响很大.调和中西、折中新旧,是东方文化派中西文化观的基本特征.这一特征形成于新旧思潮的激烈冲突中,反映了五四时期文化选择的艰难.  相似文献   
30.
心远 《领导文萃》2007,(1):168-169
“圣人有情吗?”或许,你会感到这个问题很滑稽。可是,在魏晋时代由此引发的一场论辩,却是牵动了整个的思想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