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634篇 |
免费 | 78篇 |
国内免费 | 16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01篇 |
劳动科学 | 12篇 |
民族学 | 78篇 |
人才学 | 26篇 |
人口学 | 285篇 |
丛书文集 | 717篇 |
理论方法论 | 237篇 |
综合类 | 1955篇 |
社会学 | 272篇 |
统计学 | 4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6篇 |
2023年 | 75篇 |
2022年 | 56篇 |
2021年 | 98篇 |
2020年 | 96篇 |
2019年 | 73篇 |
2018年 | 38篇 |
2017年 | 76篇 |
2016年 | 100篇 |
2015年 | 117篇 |
2014年 | 231篇 |
2013年 | 222篇 |
2012年 | 223篇 |
2011年 | 260篇 |
2010年 | 277篇 |
2009年 | 280篇 |
2008年 | 321篇 |
2007年 | 266篇 |
2006年 | 204篇 |
2005年 | 180篇 |
2004年 | 160篇 |
2003年 | 103篇 |
2002年 | 98篇 |
2001年 | 56篇 |
2000年 | 38篇 |
1999年 | 23篇 |
1998年 | 10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4篇 |
1993年 | 2篇 |
1991年 | 3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7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我国女性服饰流变中的性别权力关系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女性服饰的演变大致经历了四个时期,每一次演变过程都昭显出特定时期独特的两性权力关系,由此也可以窥知中国女性寻求个性解放的尝试及艰难历程。 相似文献
102.
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美国非裔文学批评,作为一种被边缘化的少数族裔话语,也属于一种文化身份批评或文化身份话语。文化身份批评探讨文学与身份认同的关系,分析文学对身份建构的启迪意义。这里的身份包括性别身份和民族身份。美国非裔文学批评家的民族身份与性别身份观念,与后现代主义及与之相关的后殖民理论有着内在关联性、一致性和矛盾性。这些理论都对本质主义和基础主义的种族观和性别观进行了批判和反省,对身份的认同与建构进行了深层透视,力图颠覆欧洲中心主义的种族、性别本质论,走向文化身份的建构论。 相似文献
103.
林树明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
受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影响而产生的国内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中国语境下,与西方形成了一种对话关系,并呈现出"阴阳互补"的跨性别对话特征,在世界学苑独树一帜;立足中国现实,坚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仍很必要,这必将推动世界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发展和深化. 相似文献
104.
105.
易顶强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2(3):74-78
随着我国变性人的增多,变性人已经形成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群体。随之而来的法律问题也日益突出,其中首要的就是宪法问题。自由赋予了人存在的理由,必然也可以给予"易性癖"者以享有性别变更权的自我空间。性别变更权虽然不属于公民的基本权利,但却应当是公民人格权中的一项重要的权利。对于变性人,只要他们变性后的性别得到了法律肯定,就应该与其他同性别的公民一样,在人格上能平等享有宪法和法律所赋予的权利和自由。 相似文献
106.
马海兰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4):70-72
语言直接反映社会生活。语言与性别的关系在许多领域都成为重要的研究话题,语言学也不例外。从语言学角度研究语言与性别的关系,可以从三方面入手:语言歧视、性别差异以及英语语言中性化。 相似文献
107.
魏玲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3(2):30-34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医生工作家庭冲突的性别差异及其相关因素进行探讨。结果发现,医生的工作—家庭冲突大于家庭—工作冲突,与工作时间有显著正相关;女医生在两方向上的冲突均小于男医生;婚姻状况影响男医生的家庭—工作冲突;子女情况影响女医生的工作—家庭冲突;领悟社会支持和女医生的家庭—工作冲突有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8.
姜铭凤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9,21(4):47-51
通过对江苏省东海县关爱女孩行动试点工作的调查发现,该行动进展顺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难点问题。目前我国正在试点的关爱女孩行动在整体上还不够成熟,更没有建立起一套适合不同地区特点的工作模式。建议关爱女孩行动引入社会性别意识及社会性别视角,并运用社会性别分析方法治理出生性别比偏高问题。 相似文献
109.
周玉峰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4(6):1-4
常州道情不仅是一种地方曲艺,更是常州人曾经的文化符号。文章针对常州道情存在的文化、性别、流派“三大缺失”,对百余年来常州地方曲艺出现的生存危机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理性探究。 相似文献
110.
龙扬志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1(3)
女性诗歌从概念到书写出现能指与所指的偏移,是历史语境变迁的结果.从社会学性别分类的角度对“女性诗歌”进行知识考察,是重新确立女性诗歌的概念内涵的基础.“主义”的提炼必须警惕本质主义式的先入为主,并且充分考虑西方理论与中国问题的历史与现实差异.否则,迁就主义、以诗为证的做法,将使女性诗歌写作及其研究陷入形式主义圈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