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972篇
  免费   977篇
  国内免费   294篇
管理学   6974篇
劳动科学   221篇
民族学   728篇
人才学   1437篇
人口学   311篇
丛书文集   12967篇
教育普及   1篇
理论方法论   2694篇
综合类   22165篇
社会学   4515篇
统计学   230篇
  2024年   193篇
  2023年   854篇
  2022年   690篇
  2021年   1161篇
  2020年   970篇
  2019年   1232篇
  2018年   472篇
  2017年   997篇
  2016年   1201篇
  2015年   1891篇
  2014年   3960篇
  2013年   3545篇
  2012年   3567篇
  2011年   3816篇
  2010年   3504篇
  2009年   3680篇
  2008年   3825篇
  2007年   2798篇
  2006年   2453篇
  2005年   2298篇
  2004年   1916篇
  2003年   1777篇
  2002年   1612篇
  2001年   1470篇
  2000年   1116篇
  1999年   379篇
  1998年   188篇
  1997年   199篇
  1996年   124篇
  1995年   89篇
  1994年   77篇
  1993年   50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2篇
  193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牵连"风险是同盟政治的特有现象,会使结盟国家付出高昂的代价并损害其国家利益,但它并非不可避免,而是可以通过采取一些措施来加以管控和规避。现有文献提出了两种相互竞争的理论,即"纠缠"理论和"行动自由"理论,来对同盟政治中的"牵连"风险问题进行解释。本文将首先对"牵连"及与之相关的另一个概念"纠缠"进行定义和厘清;然后分别论述"纠缠"理论和"行动自由"理论,对其进行比较并指出其不足;最后以美韩军事同盟为案例进行理论验证。本文认为,同盟中强势的一方更为担忧受牵连,弱势的一方更为担心被抛弃,规避"牵连"风险的措施对它们在效果上也存在差异。探讨同盟政治中的"牵连"风险问题,对于理解同盟政治和大国结盟外交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72.
作为"强国一代"的青年,其人心向背成为党稳定执政基础的关键之一。通过对青年的调研发现,在道路取向方面,青年认同与担忧并存;在理论取向方面,意识形态淡化且思想多元化发展;在制度取向上,青年将权力合法性视为现实的必然结果,形成一种功利化评价,注重实际获得而非口号;在文化取向上,青年更加认同强国家形象,但对核心价值、信仰等方面呈现了较低的关注度;在自我政治角色上,政治参与感较低,表现了一定程度的政治"无意义"和"低效能"感。从整体看,新时代的青年政治态度呈现出"臣民—参与型"政治文化类型,无政治阶层广泛存在,但青年的政治参与和表达意愿更为积极和强烈。由于在场空间中缺乏必要的渠道和路径,缺场空间的广泛参与成为主要方式,但因缺乏引导和监管,非理性化参与和表达引发诸多矛盾和问题。  相似文献   
973.
974.
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下,"互联网+"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传统行业通过与"互联网+"的有效结合,促使传统行业再次焕发生机。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也要认识到"互联网+"的优势,并将其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结合,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与效率,提升新时期大学生的综合素养与思想政治修养。本文通过对基于"互联网+"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路径进行分析,以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975.
976.
在当前美国政治中,“政治极化”日渐成为高频词汇,突出地表现为政党的极化、国会的分化、公共政策的分歧,以及意识形态和社会价值观的分裂。政治极化虽然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民主的运转,但亦与政治僵局、政策震荡和社会分裂紧密相关,易于异化公共政治的应然目标,导致政治焦点的偏离,带来一系列消极的经济社会与政治后果。政治极化是竞争型政治的副产品。“联邦主义+国家主义”的竞争型政治模式、竞争型政党体制、竞争型选举政治逻辑、竞争型政治文化、竞争型政治下的媒体分裂,以及不断加剧的经济社会不平等,共同塑造和强化了政治极化现象。当然,在审视美国政治极化的严重程度及其带来的消极影响时,不应过度夸大其严重程度与影响范围。政治竞争的时空限度、基础意识形态的共识、国家与社会的边界、精英与大众的分野、流行政治文化的变迁,以及相对成熟的制度规范和法治环境,都会化约和平衡政治极化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如何将竞争型政治所演绎的政治极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不仅是美国政治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亦是全球现代国家治理所应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977.
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政治社会化的重要对象。红色文化是先进文化的代表,是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源头,能为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提供价值引领、实践指导和榜样激励。学校应开展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理论教育活动、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来推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  相似文献   
978.
台湾的民主化进程引发了严重的政治衰退现象,形塑了当前岛内"弱政府""强社会"的畸形政治生态,这是造成蔡英文当局执政危机的根本原因,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都无法解决。而蔡英文为了缓解自身执政困局,一方面打压国民党和统派力量,一方面利用民粹主义转移内部矛盾,必然加剧两岸之间的对立,加大未来两岸关系的不确定性。面对复杂多变的两岸新形势,大陆应以更大的智慧,更高的格局来因应变局,直面挑战。  相似文献   
979.
新时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作为这个新时代的参与者、见证者,更应该为这个时代的建设承担起一份责任,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出自己应尽的一份力量。应抓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着力点,努力造就具有历史使命感、有坚定信仰、有高尚道德和蓬勃朝气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9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