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181篇 |
免费 | 263篇 |
国内免费 | 86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214篇 |
劳动科学 | 15篇 |
民族学 | 182篇 |
人才学 | 54篇 |
人口学 | 285篇 |
丛书文集 | 2457篇 |
理论方法论 | 468篇 |
综合类 | 5300篇 |
社会学 | 507篇 |
统计学 | 4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7篇 |
2023年 | 320篇 |
2022年 | 266篇 |
2021年 | 361篇 |
2020年 | 279篇 |
2019年 | 302篇 |
2018年 | 133篇 |
2017年 | 200篇 |
2016年 | 236篇 |
2015年 | 376篇 |
2014年 | 592篇 |
2013年 | 519篇 |
2012年 | 577篇 |
2011年 | 629篇 |
2010年 | 667篇 |
2009年 | 594篇 |
2008年 | 688篇 |
2007年 | 594篇 |
2006年 | 448篇 |
2005年 | 416篇 |
2004年 | 355篇 |
2003年 | 244篇 |
2002年 | 228篇 |
2001年 | 165篇 |
2000年 | 115篇 |
1999年 | 58篇 |
1998年 | 34篇 |
1997年 | 19篇 |
1996年 | 10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6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5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在中国新诗的都市话语中,革命语境制约着中国诗人对都市的感知.在革命视角下的现代都市表现呈现出双重属性:现代化标志与罪恶性深渊,"母亲"和"妓女"的二重形象成为革命诗歌经典的抒情模式.都市"复活"的神话构成其主要的精神指向.新诗的革命话语与都市话语的复杂联系与内在矛盾形成中国新诗发展的独特景观. 相似文献
92.
93.
后现代消费语境下,身体成为消费的中心。女性的崛起使身体消费具有交互性,男女两性彼此消费对方,又主动让自己商品化、符号化,以便让异性更好地消费自身。后现代的男权文化既规范着女人,也规范着男人;既扭曲了女人,也扭曲了男人。 相似文献
94.
身份作为一种社会事实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受社会性意义与价值的调整和塑造.本文关注文学作品对农民形象的建构.文学作品的內容来源于社会生活,同时它们又塑造一幅幅建构秩序的图景,这种图景往往是社会分类的图景.农民形象的"抽象化"与"他者化"即为社会分类的结果并反衬着都市社区和精英群体的"先进性"以及国家的现代性诉求. 相似文献
95.
王利芬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6)
企业家的亲属关系变迁是工业化过程中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指数。对比基于西方社会产生的亲属关系现代化理论,中国企业家的亲属关系变迁具有地方性:小家庭情感联系不一定紧密化,美英等国意义上的大亲属群体“疏远化”从未发生,企业家根据市场理性不断扩展大亲属群体,最终形成了选择性的紧密化。小家庭性别分工的城乡二元格局、企业内部-外部差异以及大亲属群体顾恤-剥削的两面性是宏观二元经济环境的投射,金钱、情感和权力交织下的企业家亲属关系凸显了市场经济二元制下的性别区隔和社会等级。 相似文献
96.
空间的社会意义:一种社会学的理论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空间生产和资本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引发了一系列空间问题和空间现象高速城镇化正在不断侵害公众的空间权益;空间造型也在符号层面展示着意识形态;农地资源迅速消失,全球转移的制造业正在越来越大的空间内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紧密的“世界普遍交往”正在造就一个“地球村”,全球的经济体系和政治体系呈现充满风险的空间结构,多元文明之间的对话和对抗正在全球空间展示着多样性格局,地球人甚至对于“外太空”的空间资源的分割和争夺也日益加剧,等等。当人们的生存方式越来越依赖于当代空间的生产方式的时候,人们也日益对自己空间的存在状况所隐藏的风险深表忧虑。来自空间经济学、空间政治学、空间社会学、空间城市学、空间哲学等多学科的关注凸现了当代研究的“空间视域”,进而叩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门。本刊推出系列文章,以空间生产这一问题为中心,旨在推进关于空间生产问题的多学科交叉研究。 相似文献
97.
丁玲创作中的两种思想基因——以1931年创作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1年,当"革命意识"成为丁玲最自觉的显意识时,她对"个性思想"却仍然有所持守.这造成了其思想结构中"革命意识"与"个性思想"的"二元并置",并引发了其创作在思想性质上的矛盾性:一方面,她从题材的选择、主题的提取到人物的设定,都表现出了对革命功利性的诉求;另一方面,她又在"革命"叙事的架构中融入自己的个性话语,或以个人化的题材张扬自我,从而显示了其个性主义精神.1931年以后,这两种思想基因作为其精神的两极,以二元并置或此消彼长的方式,统领了其所有的创作,并演化为创作中的巨大矛盾.丁玲1931年的创作建立起了其此后创作的思想范型,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98.
大众话语是解放区文学的主流叙事方式,但解放区文学中大众话语的浮现并不代表着“大众”已经在文化上已经占据了主体位置。在革命意识形态的绝对权威笼罩下,解放区文学中的“大众”仍然只是被言说的对象,因此,解放区文学的大众话语是一种话语想象的产物。 相似文献
99.
曹智荣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21(8):56-58
正是由于人类社会男人与女人两大主体的相辅而行,才有了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但女性在参与社会多种活动中遇到的阻力远远超过男性。影响农村女性地位提高的不仅是经济因素,还有社会心理因素,即文化素质偏低、心理素质较差、政治素质偏低、身体素质欠佳及各种偏见和阻力的存在。国家应从实行倾斜性保护政策、为农村女性创造参与社会的条件和机会、提高农村女性的心理素质等方面,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心理氛围,以提高我国农村女性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0.
女性意识的奴化、异化与超越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男权制意识形态通过霸权话语秩序和性 /性别制度构筑起男性社会的文明大厦 ,在这样的文化意识形态社会中 ,女性只能以一种奴化、异化的形式生存 ,并且存在于更深的精神意识层面。历史证明 ,意识形态的作用比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更强大 ,也更有力地维持了男性对女性的控制。现代社会女性经济地位的提高 ,使女性定义自我、自我超越的需求日益明显 ,而社会文化的发展 ,又让女性对改变现有的性 /性别制度下两性关系秩序的要求愈加迫切。性别秩序的革新只有在女性充分意识到了自我的真实存在后 ,在重新整合自身的意识行为 ,并以足够的自信和勇气向旧有的话语秩序、向侵占和排挤了她的自我意识的男性虚假意识挑战的基础上 ,通过自由选择自身的意义、本质和价值 ,自主控制自身意义的产生和塑造 ,才能逐步实现消解、超越男性霸权话语对女性的控制作用 ,颠覆男性中心的概念秩序 ,摆脱女性意识被奴化、异化的现状 ,而女性受奴役、被控制、为男性牺牲的历史也才有可能走向终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