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8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6篇
管理学   6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9篇
人才学   10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63篇
理论方法论   28篇
综合类   425篇
社会学   30篇
统计学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我国古典小说戏曲在表现性意识方面有着三种扭曲映象:一、凡传奇英雄均泯灭了性欲;二、人神相恋的描写居多;三、离魂故事久传不衰。造成这样的扭曲,有其文化背景,更有社会政治的原因。我国传统文化对“女色”和“性”历来存在鄙视、畏惧的心理;自上古尤其到封建社会,青年男女在婚姻恋爱上受到了种种约束和限制,长期的性压抑,迫使人们不得不把美好的愿望寄托于远离尘世的神仙世界,或到离魂的想象中寻找自由幸福的爱情。这是人间的悲剧。  相似文献   
132.
佚文 《今日南国》2005,(24):56-57
6年前,我带着刚满9岁的儿子斌斌移民到美国纽约。生性活泼的儿子对陌生的西方社会充满了新奇感,而纽约是一座特别充满性色彩的城市。不用说曼哈顿四十二街有臭名昭著的红灯区,就是儿子每天上学要经过的那些性用品商店就足以让我担心:橱窗里的展示一览无余,赤裸裸的男女亲昵画面令我这个过来人都脸红心跳。  相似文献   
133.
艾米莉·狄金森论诗强调自觉,强调具象和表现方式的迂回性,这使他的诗歌从形式到内容都具有明显的现代主义特征.形式上的新颖性主要表现在她大量使用意象,提前感受到了20世纪初意象派提出的诗歌创作原则;内容的现代性主要是表现了女性意识的觉醒,而其诗歌的隐晦也正是现代主义作品的一大特征.  相似文献   
134.
20世纪90年代初,James R.Martin在系统功能语法的基础上提出了评价理论,对各种语篇的人际意义研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文章运用评价理论中态度系统相关理论对小说《卡斯特桥市长》中女性人物伊丽莎白·简的态度资源进行统计,并从词汇层面剖析人物的特点,旨在揭示隐伏在语篇中的现代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35.
中国新时期的女性文学从初步从西方引进女权主义理论开始,直至今日,流逝30多年的历史长河,已开辟出一块属于自己的处女地。女性意识在中国经历了“集体无意识” 、“彷徨”、“呐喊”及至对抗,到寻求多元发展方向的艰难探索历程。进入新世纪,卷入时代大潮的女性,也正溯游而上,在现代都市中找寻独立的自我。一贯以市民生存为表现对象的50后女作家池莉和执着展现都市女性精神空间的流派之外的60后女作家潘向黎,她们对“都市女性”这一群体作了深刻的精神剖析。两篇中篇小说池莉《她的城》和潘向黎《弥城》流露出的女性意识显示了现代都市中的女性生存现状。  相似文献   
136.
黄清玲 《社科纵横》2010,25(1):91-93
20世纪90年代,中国女性文学在文坛上已牢固地确立了自身的存在并在短期内达到繁荣。在绚烂之极后,女性文学无论创作还是批评都渐归于平淡。繁荣后为什么会有些停滞不前?90年代的女性文学中表现出来的女性意识、对男权文化的挑战、市场经济条件下将如何更好地确立发展方向都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137.
欧美学界通常盛赞文艺复兴的性别形象,怀亚特诗歌被视为男性气概的英国典型。怀亚特的赞美诗和讽喻诗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女性意识和性别书写。前者内敛的特征体现了宗教改革和君主王权对男性主题的权力制约,后者揶揄的态度反映了历史主体和女性视角对性别意象的政治隐喻。从这两个层面解读怀亚特宫廷诗歌,揭示其男性书写的女性意识和政治生活,从而进一步探讨其性别观念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38.
丁玲可以说是现代文学史上一个较为独特的存在,从初登文坛时对女性意识大胆叛逆的书写,到追逐革命潮流时对女性性别的刻意遮蔽,再到革命胜利后对女性意识的自觉放弃,这种意识和她的思想转变相互交织缠绕,时隐时现,意味深长。而潜隐于丁玲作品中独特的"服饰话语",不失为梳理其笔下性别意识成长和蜕变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39.
本文从鲁迅小说中对几种社会底层人物形象的刻画入手,一方面分析了当时社会背景下一些普通百姓的麻木、愚昧与奴性意识,另一方面则对他们抗争无果,无法摆脱命运束缚的悲惨现状进行揭示,展现了旧封建制度对人性的摧残与压迫,反映出鲁迅小说中"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的创作出发点。分析鲁迅笔下的社会底层人物群像,即使在今天我们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大背景下,仍然有着警醒和思考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