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11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15篇
管理学   312篇
劳动科学   18篇
民族学   45篇
人才学   55篇
人口学   8篇
丛书文集   674篇
理论方法论   113篇
综合类   1542篇
社会学   244篇
统计学   70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115篇
  2014年   217篇
  2013年   132篇
  2012年   178篇
  2011年   199篇
  2010年   220篇
  2009年   231篇
  2008年   245篇
  2007年   170篇
  2006年   137篇
  2005年   119篇
  2004年   91篇
  2003年   87篇
  2002年   111篇
  2001年   146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35年   1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31.
132.
近年来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房价飙升日益受到人们关注,国家相继出台了调控这些大城市房价的政策,但是政策的制定往往忽视不同城市或地区间房价的动态关系.文章考察了中国4个标志性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2000~2010年间房价的传导机制,将有向非循环图和误差修正模型相结合,找出了这4个主要一线城市房价的动态关系.  相似文献   
133.
由谭五昌、谭迪主编的《文学、人格与艺术坚守——谭仲池文艺作品评论集》一书已于2014年8月由湖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收录了谭仲池文艺作品评论文章70篇,其中诗歌评论36篇,散文评论9篇,小说评论20篇,其他5篇。其中既有对单篇作品的评论,也有对全部作品的观照。  相似文献   
134.
以“重玄”名家的唐初学者成玄英的老庄注疏不是音韵训诂的朴学,而是侧重于义理上切身领悟、大力承继老庄置身于“在世之在”的特定语境而阐发的对人生根本困境的“终极关切”、“真精神”,是对原始道家经典文本的重新解读。这种解读以道为本,援佛入道,将“玄之又玄”的老庄道家之道“创造性地误读”为一种历史新范式─—“重玄之道”。其思想底蕴乃为排谴“在世之在”存在论的悖谬与苦痛。  相似文献   
135.
作为藏区的东北边缘,河湟地区自古便为中华民族多元族群交往互动的交通要道。河湟地区同时也是藏区入口和丝路走廊的复线,多种文化圈的相互作用使得不同族群在适应走廊地带多元地理环境的过程中,发生了多种文化的交融。历史记忆了文化交融的族群演绎,"假西番"族群文化交融的历史脉络,以四大文化类型中的"假西番"三种解释与写法,指涉藏区边缘族群交融的历史谱系和文化因子,其历史规律与地缘特征管窥了复合民族结构形成与作用的历史轨迹。就"多元"而言,中华民族共同体具有丰富多样的主体来源和层次包容;就"一体"而言,中华民族共同体具有连接多元族群不可分裂的持续性。在现实性上,"假西番"族群的文化交融,不仅以族体来源的"多元"形塑了中华民族整体的部分,而且以民族交往的共居凸显了中华民族"一体"的构成,最终指向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情景交融与理性自觉。  相似文献   
136.
基于对云南西北部一个傈僳族乡村全体傈僳族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改信基督教的过程进行考察,指出傈僳族信仰基督教是身处碎片化、原子化社会结构中的族群面对周边民族的歧视与物质资料和人口再生产的重重压力下作出的无奈选择,提出“婚姻一家庭一土地一民族”是基督教在傈僳族社会传播的网络,这一模式可以解释为什么基督教在傈僳族社会传播呈现出民族性特征,区别于基督教在汉族乡村社会传播呈现出的宗族性特征.  相似文献   
137.
儒家思想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位置,而在数千年以后的现代社会中,儒家生态伦理思想依然发挥着其积极作用,如仁民爱物思想下的生态保护观、天人合一思想下的生态道德观、取物有节思想下的生态发展观等,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8.
音乐的美感是听来的,会听音乐,才会欣赏音乐,也才会习得音乐,正如"音乐是听觉艺术"的道理。学会听音乐需要基本功,会听音乐的基本功虽然与一个人的天分有联系,但是,绝对离不开有意识的习练,习练有术者即学音乐有成者。  相似文献   
139.
宋明以来文人对诗歌进行的主观性评点和鉴赏成为中国古代阐释学的一大景观。其主观性不仅表现为对诗人"心所同然"的知音式共赏,还表现为"各有会心"的个体性解读。究其原因,除了以"言不尽意"、"诗无达诂"和"六经注我"为代表的诗学阐释传统,还包括宋明理学、心学背景下,由"尚意"到"尚味"诗学精神的转变,以及随之而来的"反诠释"倾向。其后,在清代学者毁誉参半的评价体系下,古代诗歌的阐释呈现出多元共生的局面。  相似文献   
140.
在海德格尔的全部学术思想发展进程中,始终同步存在着两种完全不同的思之道路和双重思想构境——"克服形而上学"的争执性思想场域和"绝弃存在"的本有诗性之思境。克服形而上学,就是在重返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开启的第一开端中,超越性地让存在者归基,即重新扎根于作为其真实根据的存在。"绝弃存在"这条全新道路的基石却是被打上叉的存在,即"存有"(Seyn)历史之思,在这条没有了理性炫目之光的幽暗小径上,打开一切存在的涌现和用在性将为存在之弃让所替代,解蔽之真理性认知和逻各斯之主导性追问生成的抽象聚集,将为存有的基础性追问中的真理本现和归隐所取代。在海德格尔的思想发展中,根本不存在断裂式的思想转向,只有一个海德格尔!只是这个海德格尔在对希腊原初本原之境的双重返回中,同时置身于"第一开端"的形而上学之路解构之战和在"另一开端"的本有之思中的道说本现之中。应该说,海德格尔在两个思想构境层中的辛苦努力都是一贯到底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