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9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9篇
管理学   21篇
民族学   13篇
人才学   6篇
丛书文集   349篇
理论方法论   37篇
综合类   511篇
社会学   27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在人们意识中的反映,是社会的一种精神现象。我国今天的社会意识形态,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即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占非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和传统意识形态。在一个社会里,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也必然是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否则,统治阶级就无法维持其统治地位。马克思、恩格斯说过:  相似文献   
102.
103.
史巍 《晋阳学刊》2014,(3):65-69
马克思的"摘要"和恩格斯的《起源》都是探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关系的经典之作,更是马克思和恩格斯集中探讨社会性别问题的典型作品。然而,在马克思恩格斯社会性别理论研究者,特别是国外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研究者的眼中,两部作品却是截然分开的,后者的受重视程度空前,被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研究的"圣经",而前者相对是被忽视的。事实上两者之间具有明显的逻辑关联和思想关联,将这一关联揭示出来,对于探讨马克思恩格斯社会性别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4.
人与自然之关系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核心内容,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也曾明确指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同时,要加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1〕当代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不仅要努力专研科学文化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健康、文明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生态观,从而使自身在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的指导下,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5.
马克思恩格斯首次阐发的"两个决裂"重要论断,成为《共产党宣言》的基本观点和核心思想之一,在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经历了从重视到漠视再到重新发掘的历史过程。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的基本要求就是"两个决裂"原理在精神与物质两个层面的运用与发展。经典作家关于"同传统观念决裂"思想中所指的"传统观念",并不特指通常所理解的传统文化,而是指以往阶级社会中反映阶级剥削、阶级压迫和阶级对立的社会意识形态和思想观念。列宁等马克思主义者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同传统观念决裂思想,认为工人阶级必须在战胜旧世界的同时极力克服自身的缺陷,不断同与旧的社会存在相适应的传统观念和行为习惯作斗争,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均强调要实现同传统观念的最彻底决裂,既包括科学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也指向合理对待外国文化,还要求正确对待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传统"。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实现同传统观念的彻底决裂,需要以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为指导,着力推进人的观念现代化,在实现物质生活条件变革的基础上,进一步变革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与精神状态。  相似文献   
106.
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一直是我国理论界关注与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德意志意识形态》作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创立的标志,为我们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人学思想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在这部著作中,马克思、恩格斯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系统地阐述了他们的人学思想并构建了其人学理论的基本雏形。当前的"中国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在中国的新发展,是中国在新时代的精神哲学。  相似文献   
107.
马克思生平思想的研究是马克思主义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有助于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学,提高中国马克思生平思想研究的话语权。李季著《马克思传》,作为中国首部长篇《马克思传》,研究价值颇高。作者李季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民国时期传播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人物,是马克思主义理论造诣颇深的理论家和史学家,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对于李季思想的研究很不足,还没有较系统的专门研究。结合李季生平,可以深入挖掘出中国首部《马克思传》的写作动机、出版过程及历史定位,提炼出李季著《马克思传》具有六大特点——编制清晰,注释比较规范;内容丰富,资料比较翔实;求真求实,力求公正客观;善用对比,见解比较独到;学养深厚,取材相当广泛;深入浅出,语言比较生动。  相似文献   
108.
109.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