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5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2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54篇
社会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41.
《屯悬岙猿啼有感》与《入定关》是张苍水晚年之作,对考定其行迹与蒙难地有重要价值。通过对二文的考订,不仅明确了其系年,而且通过解读,纠正了后人的某些误读,揭示了张苍水在抗清失败后内心的真实世界。  相似文献   
42.
对《指物论》篇的解读,可划分为传统和西学两种诠释理路。而吊诡的是,本来截然相对的这两种诠释理路却共有一个相同的思想预设,即皆以事物诂物。这个预设实际上是有问题的。在先秦语境和《公孙龙子》文本中,物字实有两个意义:一是可感知的具体事物,二是可感知的具体事物之名称。指字的意义是指谓,但亦有广狭之别。故《指物论》篇所论的指物关系,具体分为两大类:一是具体可感的事物与其指谓之间的关系,二是此类事物的名称和其指谓之间的区分、统合关系。公孙龙的这一思想,已超越了白马论、坚白论诸论所达到的思辨高度,体现出综合和辩证的新特点。公孙龙从语言、事物和主体这三个向度来论析指物关系问题,这对现代语言哲学的相关探讨有重大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43.
英语垂悬结构被传统语法视为错误用法。但多种垂悬结构在交际中广为使用。通过认知语言学图形-背景理论对此类现象的分析,发现此类结构的可接受性与不可接受性与人的认知模式密切相关,句子的意象是否完整统一决定句子在社会语言环境中的可接受性。  相似文献   
44.
现代性现象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一个全新的视角———现代性现象学出发 ,批判性地运用胡塞尔和海德格尔关于现象学的理念和方法 ,对现代性现象做出了新的探索。本文认为 ,在对现代性现象的探讨中 ,胡塞尔所说的“普遍悬搁”是无法达到的 ,但“有限悬搁”是可能的 ;现代性现象构成一个总体视域 ,当人们面对它时 ,其他相关的现象也会共现出来 ,必须在这一总体视域中来界定现代性的内涵 ;现代性现象学本质上是意欲或意志现象学 ,它要求探讨者必须先行澄清自己的历史性 ,才能进入探讨现代性现象的过程。  相似文献   
45.
胡塞尔是现象学的开创者和主要代表,胡塞尔现象学思想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探索过程。胡塞尔通过批判心理主义,萌发了现象学的思想,逐步提出了现象学的还原、悬搁、意向性理论、本质直观、先验还原、生活世界等内蕴丰富的现象学方法和原则,这些对现代西方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46.
英语中的分词垂悬现象在口语和科技英语中颇为常见.本文分析了分词垂悬在语言实践中的种种情况,并提出了相应的纠正方法.  相似文献   
47.
悬浮法酚醛树脂结合剂具有强度高、耐热性好、颗粒粉末细、分散流动性好及使用方便等特点。经理化性能分析比较和磨削对比试验,用悬浮法酚醛树脂结合剂研制的金刚石砂轮其综合性能及磨削效果均优于溶液法酚醛树脂结合剂金刚石砂轮。  相似文献   
48.
从怀疑论的视界,从存疑和否定这一话语切入,人们可以对美学进行新思维的追寻.当今美学必须对以往的所有美学命题予以存疑,对传统美学的概念与方法予以悬搁;与此相关,必须对以往的美学理论予以否定逻辑的清理与消解,从而寻求自我的理论思路和诞生新精神话语.  相似文献   
49.
宋话本小说《碾玉观音》用悬念来结构故事 ,发展情节 ,其处理悬念的特点在于 :按生活本身发展的样子来平实自然地设置悬念 ,而却用谲诡传奇的手法来解开悬念 ,使小说在富有生活的真实感中 ,展示一个波谲云诡的传奇故事。从而具有扣人心弦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50.
课堂提问是英语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重要形式。教师在提问中必须根据教材内容,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因人设问,才能调动学生的内驱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