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20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25篇
管理学   89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41篇
人才学   36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735篇
理论方法论   148篇
综合类   2130篇
社会学   223篇
统计学   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100篇
  2014年   154篇
  2013年   145篇
  2012年   180篇
  2011年   219篇
  2010年   210篇
  2009年   240篇
  2008年   245篇
  2007年   254篇
  2006年   225篇
  2005年   214篇
  2004年   194篇
  2003年   176篇
  2002年   169篇
  2001年   139篇
  2000年   99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北京人》到底是悲剧还是喜剧 ,文坛上一直都在争论 ,虽然剧中确有一些喜剧因素 ,但笔者认为它的艺术风格是以悲剧为主调的现代悲喜剧 ,理由是它反映了一个悲剧的时代 ,有悲剧性的主人公 ,悲剧性的冲突和悲剧结构  相似文献   
992.
《俄狄浦斯王》是一部古希腊著名悲剧 ,剧中的主人公俄狄浦斯王弑父娶母 ,犯了不可饶恕的罪过。传统评论坚持认为俄狄浦斯王的悲剧结局是由于他性格中带有悲剧性缺陷 ,本文抛弃了这一观点 ,从新的角度来分析人物的性格并证明俄狄浦斯王是无罪的  相似文献   
993.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是福克纳发表的第一篇短篇小说。作者以象征着西方美好爱情的玫瑰的扭曲与凋零的过程为主线,刻画了女主人公艾米丽从一个对爱情渴望的淑女最终成了杀人的魔鬼,从而烘托出小说的悲剧色彩与作者的批判意识。  相似文献   
994.
论席勒的激情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席勒的《论激情》和散见于各篇的关于激情的言说,不仅对当时文坛中不表现人性的真相的新古典主义创作和为了激情而激情的创作进行了反驳,而且对激情的类型,激情的表现,激情对于人性完善的意义,激情与悲剧、崇高的联系进行具体和深入的阐述。其激情观将激情与悲剧性、崇高联系起来,拓展了三者的内涵,扬弃了柏拉图激情神附和郎吉弩斯将激情“神化”的倾向,将激情与审美教育结合起来,把激情从形而上学的玄学领域回归于审美领域,回归于人的生活世界,在西方美学史上具有承前启下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995.
李清照是我国诗词史上著名的女词人,其卓尔不群的独立人格以及高标俊逸的风姿才情都堪称花间第一流,然而其词却总是渗透着浓厚的悲剧意识。这种悲剧意识具有独特的内涵,体现在其词所蕴涵的美质难久的威胁感、未来状态的忧惧感、莫可名说的孤寂感和叛逆人生的疲惫感。李清照一生的遭遇及其女性身份,是这种悲剧意识产生的重要根源。  相似文献   
996.
雷蒙·威廉斯在现代"悲剧死亡论"的众声喧哗中,重新冷静地思考了悲剧的现代性问题。他从情感结构和生活经验出发,把革命与悲剧联系起来,通过对"自由主义"、"自然主义"、"浪漫主义"等文学流派所表征的悲剧观念、革命观念以及给人们带来的现实反应和情感结构变化的分析,揭示了现实革命行动的必然性、革命目标的绝对性、革命信仰的不可磨灭性和革命行动过程的悲剧性;在文学批评层面,他通过布莱希特探寻现代悲剧意识与未来的革命形式,认为革命的艺术家需要通过艺术形式的构造张力来突显当代意识形态的虚幻性和欺骗性本质,激起人们的悲剧意识和革命观念。威廉斯的悲剧理论与文学批评相互呼应,最终形成了对现代社会悲剧观念转型之际的重要理论构想,为转型时期的现代悲剧观念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也为马克思主义悲剧理论的延续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转向。  相似文献   
997.
相比于中篇、长篇来说,短篇小说对语言能力和叙事技巧的要求更高.在日臻完善的毕飞宇的短篇小说中,反讽的手法不仅举重若轻地呈现出小说与读者与现实的对抗精神,而且还蕴涵着作者对人学和人生的怀疑、反省和思考,因而作为一种技巧被广泛地运用到作品中.  相似文献   
998.
回忆、故园和儿时的故事是每一个欲还乡而不得的游子的情感和精神寄托.东北作家萧红与台湾作家林海音都在各自的作品中回望故园,表达了对故土的深深眷恋、对儿时的留念、对生命的思考和叩问.其中以萧红的《呼兰河传》和林海音的《城南旧事》最具代表性.这两部作品虽然创作时间不同,却有着很多共同点:回忆自传、儿童视角、散文化结构、对故土的眷恋与怀念等等.但由于萧红与林海音成长和人生经历的不同又使两部作品有着不同的叙事视角和叙事色调;对女性命运、社会时代有着不同的思考和抗争态度.本文拟从萧、林儿童视角选择、儿童视角下的人生书写、儿童视角下的性别意识三个方面对《呼兰河传》与《城南旧事》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999.
超越与徘徊──试论尼采美学的悲剧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尼采以古希腊文化融合叔本华的生命意志,建构起一种以“艺术拯救”为特征的悲剧主义美学。在对悲剧的研究中,尼采发现,由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衍生的悲剧艺术,在悲苦的观实世界面前建立一个艺术中间世界,从而缓解人类的心理重荷,并为生命提供了经历、战胜痛苦的可能;悲剧主人公狄奥尼索斯早年被肢解而后重生的经历,昭示了强劲的生命力量,凸现一种崭新的生命存在样式,从而启发了尼采“从形象得拯救”的美学理想。尼采以“超人”和“婴儿”对传统的人生哲学进行价值重估。并召唤着一种审美人格的诞生  相似文献   
1000.
《吉姆老爷》是康拉德的代表作之一,在英国小说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主人公吉姆因一时胆怯,铸成大错,一直背负沉重的道德枷锁,几番退避却无法走出阴影,最终以慷慨赴死实现对道义的担当。吉姆可望而不可及的英雄梦想,吉姆性格中的悲剧因素和社会带给他的重重压力等三个方面造成了他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