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24篇
人才学   3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20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54篇
社会学   22篇
统计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考虑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包含随机性和模糊性两个方面,把标的资产价格视作一个模糊随机过程,以连续几何平均亚式看涨期权为例运用随机分析和模糊集理论研究了模糊随机不确定环境下的亚式期权定价问题。首先,推导出了亚式期权模糊价格的任意水平截集,并将如何计算给定任一个参考价格的置信度问题转化为求解最优化问题。然后,研究了两种考虑决策者主观判断的亚式期权定价,一是引入模糊目标表示决策者对期权预期价格的满意度,给出可靠度大于决策者满意度的亚式期权预期价格的范围;二是引入悲观-乐观指数表示决策者的悲观程度,基于加权函数和可能性估计测度定义模糊数的可能性均值,得到可能性均值意义下的亚式期权定价公式。最后,给出了一个数值例子说明了模型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62.
简爱和苔丝均出身贫苦,一生与命运抗争.追求自尊、独立和幸福,但俩人命运却截然不同。本文试从作者创作思想、故事情节及人物性格发展等角度做了简要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63.
《论道》因为几乎不谈人类的问题而被中国多数学者批评太"冷"以及对人类和人性太过悲观。其实,人同万物一样,"情求尽性,用求得体,而势有所依归","顺顺逆逆,情不尽性,用不得体,而势无已时",人类生活在求尽性和求得体的夹缝之间。尽管金岳霖对现实中的人类提出了批评,但也表达了人类向"至人"或"圣人"或"真人"回归的期望,表现出金岳霖对人类的深切关怀。面对宇宙洪流,人类仅是"无极而太极"的道演过程中的一个章节而已,人类不必求得永恒,没有人类的太极一样的美丽和崇高。按照人的本性去生活,享受道的演化过程,才能让人类真正获得存在的价值和作为一个人的尊严。所以,也许《论道》确实有些太"冷",但对人类和人性却并不悲观。  相似文献   
64.
《老友》2014,(9)
正老人特别是空巢、孤寡老人最怕孤独,因为孤独久了,不仅会产生各种愁情,而且会形成种种禁闭,容易导致其走向悲观消极的死胡同。要走出孤独,最好的办法是能有所作为。有所作为不仅使老人活得有目标,再次展现自己的价值,更重要的是能融入社会群体,让自己的精神欢愉起来。  相似文献   
65.
中国人的日本观,一旦具体化,就无不受到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广而言之,无论是一般意义上的从世界看中国还是从中国看世界,无论是资料抑或人物,都需严格区分其间的分际。另一方面,基于体验、研究并抽象化后的某一时代的代表人物的日本观,又具有超越时空的性格。基于此,本文通过对周氏昆仲日本观的具体考察,得出了一般被视为悲观论者的鲁迅认为中日两国的相互了解与理解可期、而当时中国的抗战必胜的乐观性结论;而周作人则认为与神道教密不可分的日本国民性难以理解,当时在军事、政治上对日本的抵抗是无谓的牺牲。不过,他同时认为中国的文化传统是不可战胜的。  相似文献   
66.
王国维的悲观与梁启超的乐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文化巨人,王国维与梁启超对待人生的态度却迥然不同。简单地说,就是王国维悲观而梁启超乐观。其中的原因既有他们的家庭因素、个人经历,更有在文化选择上二人的不同偏好。而王、梁对人生的不同态度又决定了他们对文学功能的不同看法:王国维以文学为情感慰藉的良药,而梁启超则以之为新民的武器。  相似文献   
67.
68.
当代人类面临种种全球性问题,科技社会效应的两重性空前突出。当代西方思想界出现了一场科技悲观论与科技乐观论的激烈论争。对这场极具哲理性的争论应当给予分析和全面加以总结,这将有助于马克思主义的科技价值论和生态哲学观的深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69.
科学实在论试图通过溯因推理方法保留认识论的乐观主义,将科学在现实社会中取得的成功作为理论具有真理性的最佳理由,这就是的著名的非奇迹论证。劳丹、普特南等人则针对这种最佳解释推理模式,提出了悲观归纳论题,他们借助历史主义的案例分析方法,揭示了实在论非奇迹辩护推理模式存在的问题:科学理论的成功(包括预测和解释的成功)与其真理性并无因果必然联系,其论证不符合科学史事实。悲观归纳问题提出以后,局部实在论逐渐发展成为科学实在论新的主要辩护策略,它初步解答了劳丹等人的质疑。但从总体来看,科学实在论还是面临着一系列理论难题,需要从理论上进一步回应悲观归纳问题的挑战。  相似文献   
70.
悲怨文学的根源不是苦难的社会现实和人生,而是由中国古代文人带强烈悲观色彩的性格和明显的女性内倾性格特色相结合而共同决定的.女性内倾性格特色是中国古代文人的独特性格特色,而带悲观色彩的性格是所有文人共同的基本性格特点,它决定了文人的普遍"不满"和"批评"情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