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24篇
人才学   3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20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54篇
社会学   22篇
统计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71.
正面思考     
阿俊 《职业》2012,(10):42-44
一个哲人对悲观和乐观进行了这样的比喻:有半杯水,悲观者说“只剩下半杯了”,乐观者说“还有半杯呢”。同样是半杯水,各有各的理解,各有各的态度和情绪。不同态度,不同命运。  相似文献   
72.
73.
得过且过     
《阅读与作文》2012,(10):17
  相似文献   
74.
文章用投资收益、投资风险和投资流动性(换手率)三个主要因素来刻划证券投资决策.投资收益利用区间数的一种序关系为目标函数,基于区间不等式悲观满意指数提出一种具体的投资组合选择模型.投资者对风险和换手率的悲观满意程度被刻画得更为具体,投资者可以通过给定区间约束满意指数的具体数值得到适合自己的投资决策.最后,给出一实际算例,对一具体投资选择模型进行研究,进行计算得到最优解,结果表明本文所构建的模型是有效的、可行的.  相似文献   
75.
现在,亚洲人的结婚年龄甚至比西方国家还要大。在日本、韩国和中国香港、台湾等地,近几年平均结婚年龄急剧上升:女性29~30岁,男性31~33岁。还有很多亚洲人选择不结婚。在30多岁的日本女性中,选择不结婚的占近1/3,其中一半可能一辈子独身。在年近40岁的台湾女性中,超过1/5选择单身,40~44岁女性中,20%还没结婚。在日本东京,这个比率为21%,在新加坡,大学毕业生中,不结婚的占27%。  相似文献   
76.
悲怨文学的根源不是苦难的社会现实和人生,而是由中国古代文人带强烈悲观色彩的性格和明显的女性内倾性格特色相结合而共同决定的.女性内倾性格特色是中国古代文人的独特性格特色,而带悲观色彩的性格是所有文人共同的基本性格特点,它决定了文人的普遍"不满"和"批评"情结.  相似文献   
77.
当代人类面临种种全球性问题,科技社会效应的两重性空前突出。当代西方思想界出现了一场科技悲观论与科技乐观论的激烈论争。对这场极具哲理性的争论应当给予分析和全面加以总结,这将有助于马克思主义的科技价值论和生态哲学观的深化和发展。  相似文献   
78.
直面惨淡的人生——鲁迅与哈代共、异性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与哈代这两位伟大的文学家与思想家最大的相似之处在于清醒的悲观与深刻的怀疑精神,这在其各自的代表作《阿Q 正传》与《德伯家的苔丝》中有着深刻的体现.当然,鲁迅的悲观更多是现实的、历史的,哈代则更多是哲学上的;鲁迅的笔法是内热外冷的极简约的反语风格,激发读者对现实强烈否定和激烈反抗,而哈代的笔法则是外热内冷的细腻的诗化风格,激发读者对生命保有深广的关怀和理解.  相似文献   
79.
西方社会自近代以来,在理性主义精神影响下,一方面物质文明高度发达,但另一方面又弥漫着一种强烈的文化悲观论,而这种文化悲观论恰恰又与理性主义精神的文化传统密切相关.现代著名的德国哲学家卡西尔论证了文化与自然是辩证关系,对人类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辩证的批判和考察,从而得出了人类的文化是不断更新、不断发展的乐观主义结论,有力地批判了文化悲观论.  相似文献   
80.
科学实在论试图通过溯因推理方法保留认识论的乐观主义,将科学在现实社会中取得的成功作为理论具有真理性的最佳理由,这就是的著名的非奇迹论证。劳丹、普特南等人则针对这种最佳解释推理模式,提出了悲观归纳论题,他们借助历史主义的案例分析方法,揭示了实在论非奇迹辩护推理模式存在的问题:科学理论的成功(包括预测和解释的成功)与其真理性并无因果必然联系,其论证不符合科学史事实。悲观归纳问题提出以后,局部实在论逐渐发展成为科学实在论新的主要辩护策略,它初步解答了劳丹等人的质疑。但从总体来看,科学实在论还是面临着一系列理论难题,需要从理论上进一步回应悲观归纳问题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