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1篇 |
免费 | 4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6篇 |
民族学 | 6篇 |
丛书文集 | 52篇 |
理论方法论 | 5篇 |
综合类 | 110篇 |
社会学 | 6篇 |
出版年
2023年 | 2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3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10篇 |
2015年 | 8篇 |
2014年 | 6篇 |
2013年 | 12篇 |
2012年 | 6篇 |
2011年 | 9篇 |
2010年 | 12篇 |
2009年 | 4篇 |
2008年 | 23篇 |
2007年 | 11篇 |
2006年 | 14篇 |
2005年 | 8篇 |
2004年 | 11篇 |
2003年 | 8篇 |
2002年 | 8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3篇 |
1994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41.
王向峰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3)
本文以老庄美学的朴素自然为起点 ,展开性地论析了老庄的审美意识的形态范畴 ,认定真——求真、善——向善、悲——悲悯、适——自适是老庄道家美学审美意识的基本范畴 ,并进而分析了它们形成的时代条件、构成特点、学理内涵及历史影响 ,这是对老庄美学研究的新的领域的开拓。 相似文献
42.
高晓光 《青春岁月:学术版》2015,(2)
菊花是古典诗词中的传统意象,具有丰富的文字内涵。古代的文人不仅用它来象征自我淡泊,坚贞的性情,而且书写青春易逝、人生苦短的悲叹。此外,菊花特殊的无物性价值,往往折射出古人对生命的珍惜和对生活的热爱。 相似文献
43.
川端康成是日本新感觉派的代表作家,日本历史上首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本文对川端康成的生平经历及其创作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浅析,以川端康成的作品《雪国》为例,从作者人物描写入手,尝试分析作品中的女性之美。 相似文献
44.
《青春岁月:学术版》2013,(22)
川端康成,是在亚洲继泰戈尔后第二个荣获诺贝尔奖的东方作家。评选委员会曾称赞其作品里有东方独特纤细的韵味。纵观其作品,往往都会让读者在感叹其意境美得同时又感受到淡淡的忧伤。本文便是想通过《伊豆的舞女》之主人公薰子来探讨其作品中的悲与美。开头部分先是介绍川端康成儿时的不幸经历,从而探讨其作品中悲伤基调的来源。再通过《伊豆的舞女》中的各种描写具体分析薰子外貌的美,少女独有的美及其在爱情面前表现出的各种美从而分析川端作品中美的部分。但因为薰子是舞女出身,这从一开始就注定了这场爱情的惨淡收尾,这便是作品中悲的部分。从川端康成的其它作品中也或多或少可以看出相同的亦悲亦喜的主人公命运,这种悲与喜便可以说是川端作品的灵魂。 相似文献
45.
文学家的个人经历对其文学创作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在文学家的作品中都会有所呈现。在现代文学的诸多作家中,沈从文的经历是相当奇特的。从湘西的懵懂少年到北京的漂泊最后成为一代文学大家。这样的经历在其作品中同样有所呈现。 相似文献
46.
47.
孤独意识与李商隐的诗歌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永强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4(1):58-62
晚唐诗人李商隐由于出身孤寒,在政治上孤立无援,加之世无知音的寂寞以及感情上缺乏依托,因而具有浓厚的孤独意识.这种孤独意识对其诗歌的句法、意象产生了深刻影响,形成了商隐诗歌悲慨的情感底蕴,从而接续了汉魏六朝以来以悲为美的审美传统,在中国诗歌美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48.
王一涵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7(4)
在中国五千年辉煌灿烂的文明宝库中,音乐与文学有着不解之缘,琴与文学和文人的关系源远流长.魏晋时期,琴以一种文化符号的身份,融入民族文化心理的深层结构之中.大多数的琴歌和琴曲的标题也都具有深厚的文学内涵.魏晋时期琴与文学相濡以沫的关系,是与那个时代自然天真的追求和“以悲为美”的审美风尚紧密相连的. 相似文献
49.
金声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1)
本文认为,悲与怨是中国古代文学最执著,最感人的情结,优秀的传世之作大率与之关联纽结。文章对古代各体文学作品所表现的悲怨之情作了较为全面的梳理归纳,并从心理学、社会历史以及哲学、宗教、文艺思想等诸多方面对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进行了深刻的论述,提出了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50.
刘欣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143-147
《遮帕麻和遮米麻》是阿昌族的创世神话史诗,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和文学价值。本文针对这一神话史诗,从文学和美学角度就史诗所具有的美学价值展开一定的剖析与鉴赏,试图探究到阿昌民族神话史诗的艺术精髓和人文素养,领略这一民族奇葩的无穷魅力,进而更好地达到传承民族文化和民族文学之目的。 相似文献